曲界“菠蘿的海”。 通訊員 王文 攝
在中國大陸最南端徐聞,廣為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徐聞的紅土地,插一根筷子都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雖然有點夸張,但徐聞的紅土地廣闊肥沃,卻是不爭的事實。
優越的區位、富集的資源、秀美的風光和日趨成熟的現代化農業,使徐聞成為鑲嵌在雷州半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成為湛江乃至粵西鄉村振興的一個樣本。
“中國菠蘿之鄉”“中國香蕉之鄉”“中國冬季蔬菜龍頭縣”“國家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廣東省鄉村振興先進集體”等一個個招牌,是勤勞智慧的徐聞人民努力的結晶,也是徐聞各級黨委政府凝心聚力、開拓進取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徐聞縣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農業農村發展各項工作,緊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工作要點,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穩步協調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初顯成效。廣大群眾在致富路上信心滿滿、豪情滿懷。
西連銀輝珍珠合作社基地工人們在聚精會神開螺插珠。
守住耕地紅線 扛穩百姓“米袋子”
資金支持、合股開荒、打包流轉、推行“水稻+”套養模式……在徐聞大地上,到處呈現出繁忙的復耕復種景象,昔日“糧田”重現生機。據統計,截至10月26日,該縣15畝以上連片撂荒耕地的復耕復種任務18160畝已全部完成。
土地不撂荒,發展有希望。徐聞成立了撂荒耕地復耕復種攻堅行動領導小組,全力遏制耕地撂荒,避免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同時強化人、財、物等各項保障,多措并舉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動力在政策。”徐聞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傳統農業大縣,徐聞始終堅持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穩定發展糧食生產。
眼下,正處于晚稻成熟收割季節,走進徐聞糧食主產地城北、錦和等鄉鎮,金黃的水稻成方連塊,陣陣稻香撲鼻而來,遠處轟隆隆的收割機聲與農民的吆喝聲,共同奏響田間地頭的晚稻“豐收曲”。
“感謝政府對農業實施各種惠民政策,讓我們對種糧充滿信心!”11月2日,記者在城北鄉那練村看到,收割機正在連片金黃色田野里忙碌,收獲糧食。當地農民看著顆粒飽滿的稻谷,開心不已。有人笑著說:“我承包種植了100多畝晚稻,畝產400公斤左右,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倉廩實,天下安。近年來,徐聞全面落實惠農政策措施,規范農資市場,推廣農業機械化生產,進一步保護和調動糧食種植積極性。與此同時,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責任,以糧食安全為載體、以責任考核為抓手,充分發揮以考核抓落實促工作的重要作用。徐聞近年糧食產量不斷攀升,形勢喜人。
曲界“菠蘿的海”,村民喜悅地展示菠蘿。
首創“12221”模式 菠蘿奏響“步步高”
日前,在徐聞“菠蘿的海”,菠蘿地一片連著一片,一望無際,“菠”浪起伏。藍天白云及悠悠轉動的風車,構成一幅獨具魅力的生態農業畫卷。
徐聞被譽為“中國菠蘿之鄉”,是我國最大的菠蘿種植優勢區,其菠蘿種植面積達35萬畝,全國每三個菠蘿就有一個來自徐聞。菠蘿產業發展帶動農戶近5萬戶、帶動勞動就業約14.6萬人,也就是說,徐聞超五分之一人口靠菠蘿吃飯。
四年前,徐聞菠蘿還因收購商少而滯銷。2019年,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指導下,徐聞縣委、縣政府以菠蘿作為最早的試驗田,首創菠蘿“12221”市場體系,發力生產和市場兩端,打響了“粵字號”農業品牌,破解了徐聞菠蘿“銷售難”問題,加快推進徐聞菠蘿產業高質量發展,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經過四年的累積探索,從“藏在深閨人未識”到“一朝驚艷天下知”,徐聞菠蘿成為網絡熱搜量高達16億次的超級網紅果,更創新實現了銷售價格、農戶收入、儲蓄金額、出口數量、網絡熱度、營銷影響、GDP貢獻、工作成效等8個歷史之最。近段時間徐聞菠蘿火爆“出圈”,獲授國家級“RCEP菠蘿國際交易中心”、被寫進省黨代會報告、上央視《新聞聯播》、亮相廣東農民豐收節晚會、遠銷國內外等,使徐聞菠蘿從田間地頭的“甜蜜果”,變成千家萬戶的“致富果”,成為廣袤鄉村的“振興果”。
近年來,徐聞菠蘿產值不斷增加,產業結構也從原來的單純鮮果銷售發展到菠蘿加工業生產銷售。今年4月,徐聞出臺《徐聞縣促進菠蘿加工業發展的十條措施》,對在徐聞縣內設立的菠蘿加工企業用地廠房、設備裝備、產品出口等十個方面給予扶持和獎勵,單項扶持金達百萬元。
據統計,目前徐聞有菠蘿加工企業24家,產品有菠蘿罐頭、菠蘿果脯、菠蘿果餡、菠蘿果汁、菠蘿干、鳳梨酥、菠蘿酒及鮮切菠蘿加工等,年加工產品量17.14萬噸,產值達19.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徐聞鮮切小菠蘿市場突圍記,堪稱一出水果界的勵志劇。長久以來,一直屬于沒人看得上眼的小菠蘿,不但價格低,而且還鮮有人問津。如今,小菠蘿變成市場“香餑餑”,徐聞17萬菠蘿果農作為直接受益者,更是笑得合不攏嘴。徐聞菠蘿種植“土專家”葉青紅今年800多畝菠蘿獲豐收,小菠蘿變廢為寶,他今年比往年大約增收60多萬元。
下一步,徐聞將繼續認真落實中央、省、市鄉村振興工作部署,搶抓RCEP機遇,推動徐聞菠蘿“12221”市場體系2.0升級版建設,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菠蘿產業帶,實現徐聞菠蘿飄香國內外,譜寫農民增收致富新篇章,為中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典范和樣板。
角尾附近海域黃金蠔養殖區。
壯大特色農業 拓寬致富“新路子”
如果說“菠蘿的海”是徐聞的“南泥灣”、致富田,那么美麗富饒的大海則是徐聞的“大牧場”、是大自然給予徐聞人最好的饋贈。
在距離角尾鄉海邊2公里遠的海面,一片深藍之上漂浮著一格格彩色浮球方陣,在陽光照耀下格外醒目。這里是廣東海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帶動農戶打造的黃金蠔養殖區,也是當地構筑“藍色糧倉”的主戰場。這些新引進的生蠔新品種生長快,成活率高,一般投苗養殖8個月可以上市,并且一年四季可投苗養殖,加上品質上乘,頗受歡迎和好評,遠銷上海、成都、廣州等大城市,成為當地農戶增收致富“新路子”。
在位于北部灣的西連鎮銀輝珍珠合作社基地,工人們有的在聚精會神開螺插珠、有的在耐心地刮螺、切片……現場一派繁忙。西連鎮是我國海水養殖珍珠產業基地,徐聞南珠高峰時期養殖面積2萬多畝,年產量13噸,是我國最大的南珠生產基地之一。目前,徐聞縣相關部門正加快規劃發展,欲重振南珠雄風。
徐聞位于祖國大陸最南端,三面環海,海岸線近372公里,是首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全縣共有沿海鄉鎮11個,漁業村莊35條,漁業人口6萬人,從事養殖人員1.8萬人;海區面積4032平方公里,淺海灘涂可養面積25萬畝,現有養殖面積10萬多畝(其中貝類5萬畝、對蝦3.6萬畝、網箱1.5萬畝、牡蠣0.6萬畝、東風螺0.15萬畝),是我國重要漁業產區,也是最大對蝦種苗生產基地。
近年來,徐聞縣積極實施“科技興海”戰略,堅持以“發展生態養殖促進水產品質量效益雙提升”為目標,認真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積極創建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大力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積極發展以對蝦、深水網箱、貝類、牡蠣為核心的海洋漁業。
值得一提的是,對蝦產業是徐聞縣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已形成種業研發、育種、苗種繁育、對蝦養殖、技術服務與推廣、產品加工的一體化對蝦產業鏈。該縣有對蝦種苗場67家,其中省級良種場5家,有3個國家級對蝦新品種落戶,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對蝦苗種生產基地之一。2021年,全縣對蝦養殖面積3.6萬畝、產量2萬噸,蝦苗產量超600億尾,對蝦一二三產業總產值19億元,“一條蝦”工程成效突出。
為了優化農業種植結構,近年來,徐聞在全力推進菠蘿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積極引進推廣種植荔枝、蜜柚、紅橙、火龍果等特色水果約6萬畝,推廣種植高抗病香蕉品種約8萬畝,形成了35萬畝菠蘿、12萬畝香蕉、48萬畝蔬菜、22萬畝甜玉米,8萬畝特色水果、6萬畝甘蔗、5萬畝良姜、3.6萬畝對蝦、16萬立方水體蝦苗孵化、5000畝珍珠、2萬畝蠶桑、3.6萬頭山羊等12個優勢產業。
廣東金菠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內的鮮切小菠蘿生產線。
向“園”而行 現代農業引領鄉村振興
優越的區位、富集的資源、秀美的風光,特別是科學規劃引領,為徐聞現代農業注入了強勁動力。
近年來,徐聞縣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農業產業規模化發展。目前,該縣已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7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6家。全縣已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546家,合作社從業人員約8400人;國家級示范社1家,省級示范社13家,市級示范社16家,縣級示范社31家;注冊家庭農場60家,其中省級示范家庭農場5家,市級示范家庭農場21家。
同時,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2019年以來,該縣通過“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帶動形成了一批有影響力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鎮,促進了地方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打響了農業產品的知名度。2020年,曲界鎮(菠蘿)、南山鎮(蔬菜)、邁陳鎮(玉米)3個鎮被認定為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曲界鎮愚公樓村被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菠蘿)示范村鎮;南山鎮芒海村(韭菜)、龍塘鎮龍安社區(火龍果)、西連鎮樂琴村(甜玉米)、邁陳鎮龍潭村(荔枝)、錦和鎮東山村(菠蘿)、下橋鎮信橋村(蠶桑)、曲界鎮愚公樓村(菠蘿)、角尾鄉苞西村(紅蔥)、邁陳鎮北街村(荔枝)等9個村被認定為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2021年,該縣認定專業鎮1個:錦和鎮(菠蘿);專業村7個:邁陳鎮新地村甜玉米專業村、下橋鎮那利村土雞養殖專業村、邁陳鎮青銅村荔枝專業村、城北鄉那練村水稻專業村、龍塘鎮黃定香蕉專業村。此外,創建了“那佬”“永綠”“南極稻”“勘源農牧”“南風南味”“貴生”“鴻紫小仙”等品牌商標,打造了一批農業、旅游乃至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農業產業園、農業公園、田園綜合體。
伴隨著農業產業的縱深發展,近年來徐聞向“園”而行的步伐不斷加快——2020年參與創建湛江菠蘿優勢產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始終嚴格按照國家和省、市的要求,扎實推進各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2022年獲批創建湛江市徐聞縣玉米產業園,目前正在積極推進;同時,擬計劃申報2023年徐聞良姜擴容提質產業園。創建的國家級、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經成為引導全縣產業興旺的主力軍、農民增收的新引擎、縣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鄉村振興戰略的強抓手。
在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同時,徐聞縣致力打造美麗宜居示范鎮、村,連片示范村,特色村。近年來,已創建1個美麗宜居示范鎮(角尾鄉)、1個市級美麗宜居示范村(二橋村)、12個美麗宜居示范村、5個連片示范村、5個特色村來引領全縣建設精美農村。2020年12月,角尾鄉放坡村獲評“廣東十大美麗鄉村”,正在創建曲界鎮和角尾鄉2條鄉村振興示范帶,截至目前,全縣182個行政村中有171個行政村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占比93.96%;135個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占比74.18%。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站在新的歷史節點,70多萬徐聞人民將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擼起袖子加油干,在廣袤的紅土地上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角尾附近海域黃金蠔養殖區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剛收獲的黃金蠔。
數 讀
●2021年,徐聞縣農業(種植業)總產量約334萬噸,總產值約124.8億元,產量與上年持平但產值同比增5.5%。
●2022年1-9月份,徐聞縣水產品總量61406噸(其中海洋捕撈11564噸,海水養殖49131,淡水養殖711噸),總產值188948.14萬元。
●全縣182個行政村中有171個行政村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占比93.96%;135個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占比74.18%。
●徐聞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家(菠蘿產業園)、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家(良姜產業園和玉米產業園),建設省級農業公園1家(正茂農莊)。
●徐聞縣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7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6家。全縣已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546家,合作社從業人員約8400人;國家級示范社1家,省級示范社13家,市級示范社16家,縣級示范社3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