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作為“廣東四大古鎮之一”,廉江市安鋪鎮不僅有中山公園、文筆塔、關帝廟、河海特色騎樓等歷史文化古跡,更有安鋪八音、安鋪白戲、安鋪鑼鼓等民間藝術源遠流長,還有安鋪白籺、安鋪雞、月餅等美食文化……
近年來,安鋪鎮依托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因地制宜,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將文化軟實力轉化成鄉村振興的“硬支撐”,走出了一條文化先行的鄉村振興之路。
廉江市安鋪鎮重新修葺的文筆塔景區。 記者 李波 攝
產業興旺育出文明新風
12月18日,安鋪鎮三墩村村口的運動廣場處,65歲的鄧阿姨一邊聽音樂,一邊扭著腰做舒展運動。“過去天天忙農活,耕作技術跟不上,一年到頭沒賺到幾個錢,現在村里土地流轉,在家就能領到分紅,自己又能抽空打散工,生活更有盼頭了。”鄧阿姨感嘆道。
近年來,三墩村經過幫扶單位扶持,引入了合作社,對村土地進行流轉,采用“公司+農戶”模式,種植茭白、辣椒等農作物,村民有了分紅,村集體有了收入。如今,三墩村的村容村貌和群眾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產業活了,村里人居環境、文明風氣漸漸好起來。”三墩村黨支部書記莫珠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產業興旺起來,村里建起了農家書屋,豐富了文體設施,用鄉音喇叭播放鄉村振興新聞,如今,鄰里關系更加和諧了,文明鄉風拂面而來。
近年來,安鋪鎮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以土地流轉為契機,積極引導各村探索“黨組織+企業+基地+農戶”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適合鄉村發展的產業振興“新路子”。同時,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推動安鋪食品工業產業園、貫日文化創意產業園、安鋪雞產業園三大產業園建設。形成了家具、食品、現代物流、商貿休閑娛樂等特色主導產業,有規上企業24家、限上企業21家,鎮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產業興旺了,鄉村的顏值氣質也不斷提升。
文化賦能鑄就發展“軟實力”
斑駁的磚墻、厚重的木門、鏤花的門窗、精細的雕花……走進安鋪鎮騎樓群,一棟棟具有東南亞風格特色的駐廊式騎樓相互聯接、迂回婉轉,宛如走進了一個“商鋪林立、商賈絡繹”的時代。
早在明朝時期,地處九洲江下游入海口的安鋪,水路交通非常發達,來往東南亞的商客經此地轉送貨物至廣西等地,貿易往來頻繁,有著“萬鋪之城”的繁榮。
近年來,隨著特色小鎮建設步伐加快,安鋪鎮政府發動鄉賢捐款,在街心公園打造以騎樓文化為特色的主題公園,已成為安鋪百姓一個文化休閑場所,也是安鋪鎮網紅“打卡點”。同時,結合安鋪美食文化,當地正積極引進符合老街形象定位的知名企業、知名品牌,并引導扶持騎樓街商鋪開設相關特色店鋪,打造‘商業文化旅游一條街’,展現古鎮昔日繁榮。
漫步九洲江,天藍草綠、枝葉嫩綠、鮮花燦爛,古香古色的文筆閣、河邊街、紅樹林保護區等沿河景觀,被一條平整開闊的綠道串珠成鏈。沿著該綠道,不僅可以運動健身,還可一覽安鋪美景。下一步,安鋪還將結合端午賽龍舟等傳統習俗,推出一條省級精品旅游線路,構建文化、旅游互動共榮發展的新格局。
文化賦能,少不了發揮非遺文化的作用。“當前,我們正規劃建設安鋪八音、安鋪鑼鼓等安鋪特色文化展示館,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讓更多的傳統文化‘會講話’,更多鄉村新圖景‘被留存’。”安鋪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活用多媒體,深入挖掘安鋪傳說趣聞、文物故事、美食故事,整理編撰。積極將安鋪文化與飲食和旅游行業結合,同時通過線上多媒體、線下靈活宣傳的方式,傳播安鋪文化,厚植文化底蘊,擦亮古鎮文化招牌,助推鄉村振興新發展。
“美食+”打造振興“新引擎”
提起安鋪雞,其香甜爽滑的獨特肉質風味便足以令人垂涎欲滴。然而,深入了解便知道,在“吃貨”的地圖上,安鋪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憑借著安鋪雞、安鋪白籺、安鋪年糕、月餅等傳統美食,近年來,安鋪鎮先后榮獲“廣東旅游美食之鄉”“廣東年糕之鄉”“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美食名鎮”等榮譽稱號。
借助安鋪特色美食,挖掘美食文化,不斷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安鋪持續加快建設安鋪鎮食品工業產業園,產業園總占地面積740畝,其中年糕月餅產業園占地121畝。提升月餅產業品牌,拓展預制菜產業,打造安鋪雞菜系品牌,發展花生油、果仁等深加工業,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全面推動“小特產”升級為鄉村振興“大產業”。
打造特色美食旅游路線,結合舉辦特色美食文化節,當地創新把安鋪白切雞、安鋪魚生粥、安鋪糯米雞、菜頭米乙、螺錐肉煲豆腐頭、安鋪年糕、簸箕炊、跳魚煲酸菜、紅螺蒸蛋、牛肉干等特色美食連成一線,通過美食帶動消費,消費帶動產業,不斷促進各行各業加速發展。自2009年起以安鋪白切雞和雞飯為主的安鋪特色美食文化節已連續成功舉辦十余屆,每年吸引50多萬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品嘗美食。
生態振興釋放綠色發展活力
近年來,安鋪鎮依托良好生態環境,走好“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大力發展生態旅游,不斷厚植產業發展“沃土”,探秘鄉村振興“綠色密碼”。
走進安鋪鎮老馬尖仔村,從迎賓園到禮園-思源園-孝園-尖子湖-紅色教育基地等,再到百年碉樓,設施齊全的文化場所、裝潢漂亮的小洋樓、規劃有序的游學景點……處處呈現出一幅“整潔美麗、生態宜居”的新畫卷。近年來,安鋪鎮積極探索農業農村發展新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規劃打造一批老馬尖仔村式的集現代農業、文化旅游、休閑體驗于一體的鄉村生態田園綜合體。
安鋪鎮圍繞“生態、融合、示范”要求,在綠色觀光農業種植的基礎上,大力開展農戶管控和村莊風貌提升工程,打造一條從安鋪水泥廠創意公園至安鋪鎮三墩蓮藕產業園全長8千米的萬畝農業示范觀光帶,沿途設立清秀的口袋公園、質樸的農民主題公園、歡慶豐收的豐收廣場和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萬畝水稻、茭白、辣椒、芋頭、蓮藕等農作物產業園。讓其成為安鋪鄉村振興示范點、鄉村旅游先行示范點。
安鋪鎮深入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積極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推進廣東絲苗米廉江品牌示范基地建設。推進農業數字化,推動農業電商、農業互聯網等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提升農業發展的質量效益,更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思想自覺,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