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晚,2024廣東省“四季村晚”秋季展示活動在赤坎區文章村拉開帷幕。“村晚”參演人員全是本地群眾,展現當地人蓬勃向上、開拓進取精神,展現新時代農村新面貌。(8月25日《湛江日報》)
“四季村晚”,顧名思義,就是一年四季都舉行鄉村文藝匯演活動,是田間地頭的說拉彈唱常態化,盡量滿足村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
如今的農村,奏響了優秀文化進農村的交響樂。藍天為幕,大地作臺,村民相伴,“四季村晚”一幕又一幕在廣闊天地上演。鄉親們足不出戶,就可觀演出、當演員,盡情歡歌勁舞,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充滿藝術韻味,洋溢朝氣活力。
不需要炫美的舞臺,不需要高級服裝,不追求高大上的節目,沒有大腕明星登臺,村民自己編節目、自己當演員,父老鄉親都來做觀眾。原汁原味原生態的“四季村晚”,本地本土的節目,足以打動村民的心,足以展示農村文化生活盛景,足以展現村民精神風貌。村民在舞臺上講述自己的故事,演繹的是村民最熟悉的生活記憶,傳遞的是淳樸又特別的快樂激情,激發的是對人生價值的認同和情感的歸屬。“四季村晚”豐富了百姓生活,拉近了鄰里關系。“四季村晚”是村民守望鄉土的浪漫宣言,是寄托怡然自樂鄉村田園生活的載體,是彰顯村民文化自信的平臺。
“村晚”是一個百姓舞臺,承擔著文化惠民、文化悅民、文化智民的重任。“四季村晚”升騰著“煙火氣”,洋溢著幸福味,展示著時代感,更是一道凝聚鄉村記憶的文化大餐。“四季村晚”不但在“家門口”表演,還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直播,完成指尖上的觀賞,實現傳統與現代、民俗與人文的“文化大融合”。
“四季村晚”通過媒體宣傳、網絡直播,迅速走出鄉村,傳向四面八方,讓更多人了解湛江農村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讓湛江田園土特產、美麗風光廣為人知,從而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給鄉村游打開廣闊的市場空間。各地要借助“四季村晚”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資源,融合生態農業、特色產品、休閑旅游等新型業態,找到鄉村文化的“賣點”,打開各種農產品的銷路,把“四季村晚”的流量變為經濟發展的增量。讓“四季村晚”成為傳承鄉村文化、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平臺,成為當地獨具魅力的文化符號、鄉村旅游的新亮點、農村經濟增長的新模式。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