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水果,是當下不少人的健康共識。水果不僅能補充水分、維生素C,還是獲得其他營養素,如花青素、葉黃素、類胡蘿卜素等的良好來源。除此之外,多吃水果還能幫助預防一些慢性代謝性疾病。
近期的一項研究就發現,多吃蘋果和香蕉還能幫助控制血壓水平。
這項由我國學者完成的研究結果發現:高血壓患者中常吃(每周吃3~6次)香蕉或蘋果的人,全因死亡率降低24%~40%;而當患者對兩種水果攝入頻率都較高(每周吃3~6次)時,全因死亡率下降了43%。同時,該研究還發現,常吃其他水果,如梨、菠蘿或葡萄,與高血壓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沒有顯示出顯著關聯。
看到這里,相信一定有人會有一些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偏偏是蘋果和香蕉與降低高血壓患者全因死亡率有關呢?
其實,香蕉對血壓的調節,主要和鉀有關。充足的鉀元素不僅能促進人體對鈉的排出,降低因高鈉引起的血壓上升,同時還能幫助舒張血管,通過減少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而降低血壓。已有不少研究證實了鉀攝入對于血壓的積極調節作用。香蕉的鉀含量較高,能達到256毫克/100克,約是葡萄的(127毫克/100克)的兩倍,是菠蘿(113毫克/100克)的兩倍多,是雪花梨(85毫克/100克)的3倍。單看這一點,就能明白香蕉比起其他常見水果的降壓優勢有多大了。雖然不像牛油果、椰子、紅棗、沙棘、百香果等水果的鉀含量動輒高達300~600毫克/100克,但香蕉勝在熱量遠比牛油果、椰子、紅棗低,而且一年四季都便宜、易得。蘋果的鉀含量(83毫克/100克)雖然不及香蕉,但其優勢一方面在于膳食纖維含量比較豐富,每100克含膳食纖維1.7克/100克,是葡萄(1克/100克)的近2倍,比菠蘿(1.3克/100克)高31%。另一方面,蘋果中較為豐富的黃烷醇也能起到良好的降壓效果。
早在2020年就已經有高質量的研究證實這一結論:英國學者通過對兩萬五千多名英國居民的飲食調查發現,經常吃蘋果、茶、漿果等食物的人血壓較低;而這種現象在高血壓患者中更為突出。研究者指出,原因在于蘋果中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黃烷醇能改善血管功能,起到降低血壓(尤其是舒張壓)的效果。同時,黃烷醇還能降低血液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水平,因此對心血管健康相當有益。有研究發現,蘋果果皮中黃烷醇的含量為543.9~1227.9毫克/千克鮮重,果肉中黃烷醇的含量則為78.2~472.9毫克/千克鮮重。隨著成熟度的提高,蘋果中黃烷醇含量會逐步下降直至穩定。而像柑橘等水果,盡管黃烷醇含量也不低,但多集中在果皮中,很難有效攝入。
如果不喜歡吃蘋果和香蕉,有沒有其他水果能起到降壓的作用呢?當然有。正如上述大型研究中指出的那樣,漿果也含有相當豐富的黃烷醇,常吃、多吃漿果同樣可以起到較好的降壓效果。像黑莓中黃烷醇含量可以達到13毫克到19毫克/100克。而且,除了黃烷醇,漿果中普遍含有多種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如花青素、原花青素、白藜蘆醇等,均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效果,能幫助減少自由基對血管細胞造成的損害,對調節血壓亦有幫助。最后,除了多吃這些,想要控制血壓,還可以控鹽、控油、增加各類植物化學物質攝入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