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金沙,盈盈微蕩,婆娑椰影,鷗翔鷺舞。
11月7日,陽光明媚,秋風送爽,由湛江市中華白海豚協會主辦的《走進雷州灣》第四課在湛江金沙灣紅樹林科普基地開講,本次活動以“穿越濱海濕地,尋根無瓣海桑”為主題,帶領學生深入位于金沙灣的紅樹林里,通過實地探訪,讓更多湛江市民了解濱海濕地的生態價值,感受自然之美,提升大家的環保意識。
當天,來自湛江市雷陽實驗學校的50位同學化身小記者,在《小湛同學》的組織下,開啟了這場別開生面的紅樹林生態之旅。大家探尋無瓣海桑,學習紅樹知識,了解本土樹種及外來樹種,并在棧道上觀鳥,親身感受自然與城市和諧共生的美好景象。
走進濕地深處,探尋無瓣海桑的奧秘
下午四時許,跟隨林業專家的腳步,小記者們走近這片位于城市邊緣的濱海濕地,踏入了神秘而繁茂的紅樹林,開始了一場關于紅樹知識的深入探索。
紅樹林,這一生長在潮起潮落之間的獨特生態系統,不僅以其頑強的生命力適應了極端的環境條件,更以其無法估量的生態價值和生物多樣性,成為了地球上不可或缺的自然寶藏。在這片綠意盎然的世界里,紅樹林展現出了它獨有的生存智慧。它們的根系錯綜復雜,有的如網狀鋪展在地表,有的則深深扎入泥土中,甚至形成獨特的“呼吸根”,以適應周期性的水淹環境。這些獨特的生態適應策略,使得紅樹林能夠在其他植物難以生存的潮間帶茁壯成長。
沿著林緣步入,一片廣闊而生機勃勃的紅樹林種質資源圃展現眼前。20多種真紅樹、半紅樹和伴生紅樹錯落有致地生長著,它們或挺拔如松,或婀娜多姿,共同編織出一幅絢麗多彩的生態畫卷。真紅樹以其獨特的“呼吸根”和“支柱根”等生態適應策略,在潮間帶環境中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半紅樹則以其介于紅樹與陸生植物之間的生態位,為紅樹林生態系統增添了更多的多樣性;而伴生紅樹,則以其獨特的生態功能,與真紅樹和半紅樹共同維系著這一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
穿梭在樹林間,小記者們仔細觀察著每一種紅樹的形態特征和生長環境。他們發現,這些紅樹不僅形態各異,而且生態習性也各不相同。有的紅樹喜歡生長在泥濘的灘涂上,有的則更喜歡在沙質土壤中扎根;有的紅樹能夠耐受長期的水淹,有的則能在干旱季節中頑強生存。
在紅樹林中,小記者們特別關注了無瓣海桑這一外來樹種。他們了解到,無瓣海桑雖然并非本地物種,但其強大的生命力和適應性使其在短時間內成為了紅樹林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成員。專家通過生動的講解和現場觀察,讓小記者們深入了解了無瓣海桑的生長習性、生態作用以及與本土樹種的互動關系。
活動過程中,小記者們充滿好奇,認真聆聽,頻頻發問,大家邊聽邊記,仔細記錄著每一個新奇的知識點,準備將這份寶貴的經歷轉化為文字,傳遞給更多人。他們紛紛表示,要將這次探訪的經歷和感受分享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了解紅樹林、關注紅樹林、保護紅樹林。同時,他們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推動紅樹林生態保護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在這場關于紅樹知識的深入探索中,大家不僅學習到了如何區分本土樹種,如秋茄、木欖等與外來樹種無瓣海桑等,還了解到這些樹種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但都在紅樹林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小記者們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偉大與神奇。
觀鳥賞景,體驗自然之美
穿過茂密的紅樹林,小記者們登上了濕地棧道,這里仿佛是另一個世界的入口,靜謐而充滿生機。站在棧道上,小記者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藍天白云下,一只只白鷺、海鷗在自由地翱翔,它們或低飛掠過波光粼粼的水面,或優雅地棲息在枝頭,為這片濕地增添了幾分靈動與活力。
小記者們被海鳥的自由飛翔和美麗姿態所吸引,目光隨著海鳥翱翔的軌跡移動,仿佛也被帶入了那片廣袤無垠的天空,與這些自然界的精靈一同感受風的速度和自由的喜悅。“看,那只白鷺飛得多高!”一個小記者興奮地指著天空,他的聲音里充滿了對海鳥翱翔姿態的贊美,“還有那海鷗,它們低飛掠過水面的瞬間,簡直就像是在水面上滑行,太美了!”另一個小記者也忍不住發出了贊嘆。
在專家的引導下,小記者們不僅學會了如何識別這些海鳥的種類,還了解了它們的遷徙路徑和生活習性。這讓他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與偉大,也更加堅定了他們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決心。
“這些海鳥真是太美了,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它們,讓它們的美麗和自由永遠延續下去。”一個小記者感慨地說。“是的,我們要讓更多的人了解紅樹林、關注濕地、保護海鳥,讓這片美麗的生態環境成為我們共同的驕傲。”另一個小記者補充道。
小記者們的贊嘆聲此起彼伏,他們的心靈也被這次探訪紅樹林的經歷所觸動。他們深知,每一次的驚嘆和贊美,都是對大自然最美好的致敬,也是對他們未來行動的最好激勵。
實踐出真知,小記者們的感悟
金沙灣的濱海濕地和紅樹林不僅是一處美麗的自然景觀,更是一個重要的生態屏障。它們保護著城市的生態環境,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清新的空氣和宜人的居住環境。同時,它們也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為許多珍稀物種提供了生存的空間和機會。
活動結束后,小記者們紛紛表示,這次紅樹林生態之旅讓他們受益匪淺。他們不僅學到了許多關于紅樹林、無瓣海桑和海鳥的知識,還深刻體會到了自然與城市和諧共生的美好景象。他們表示,將把這次活動的經歷和感悟融入自己的寫作中,用文字傳遞綠色理念,呼吁更多人關注自然生態,共同守護我們的美麗家園。
此次紅樹林生態之旅不僅讓小記者們增長了見識,還培養了他們的環保意識和生態責任感。通過探尋紅樹林、了解本土樹種及外來樹種、棧道觀鳥等活動,小記者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保護自然生態的重要性。我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小記者加入到環保宣傳的行列中來,為共同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貢獻力量。
據了解,作為全國首個地級市專注于中華白海豚保護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湛江市中華白海豚保護協會于今年8月成立。協會旨在匯聚社會各界的力量和資源,通過科學研究、宣傳教育、政策宣傳、生態保護等方式,共同推動中華白海豚及其棲息地的保護與管理,提升公眾海洋生態保護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會成員來自科研、海洋經濟等不同領域,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為協會的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為增強了公眾對中華白海豚和紅樹林等海洋生態資源的保護意識,促進社會各界對海洋生態保護工作的關注和支持,湛江市中華白海豚保護協會于今年10月起正式啟動《走進雷州灣》公益活動。作為一項面向社會公眾的全公益性科普實踐活動,《走進雷州灣》公益活動旨在提高公眾對海洋問題的關注度,增加公眾對海洋生態環保工作的認知和了解,激發認識海洋、關心海洋的理念意識,讓更多熱愛海洋的公眾有機會參與海洋保護。協會將聯合學校、企業等,在未來五年時間里,開展約300場公益活動,潛移默化中以熱愛影響行動,提升公眾關愛海洋、認識海洋、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