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洋青鎮中心幼兒園水流分園。 記者劉冀城 通訊員鄧健志 攝
教育,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牽動著千家萬戶。11月6日,中國共產黨湛江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召開,強調要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不斷優化民生服務,推動集團化辦學提速增效,加快城區公辦中小學學位建設,辦好鄉鎮“三所學校”。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美好愿望,近年來,我市多措并舉增加基礎教育公辦優質學位供給,著力補齊鄉村教育短板,促進城鄉教育資源雙向流動,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城鄉教育活力得到激發,呈現較好發展勢頭。
湛江市第三十一中學。 記者劉冀城 攝
更多、更優學位“上新”
逐步解決“入學難”和“大班額”難題
學位建設是重中之重。隨著湛江市城市不斷擴容提質,城區常住人口快速增長,“入學難”和“大班額”成為市民最關心的教育熱點問題。
優質教育資源是民之所盼。一直以來,我市高度重視教育發展,將學位建設作為教育領域的重點工作,教育部門積極圍繞適齡兒童入學需求,統籌協調教育、財政、住建等部門以及各縣(市、區)政府通力合作,聚焦問題、補齊短板,不斷加大財政教育投入,通過新建、改擴建、住宅小區配建、資源整合等多種途徑,扎實推進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學位建設,緩解學位緊張問題,新建、擴建一批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優質學校,努力讓孩子們在家門口上好學,越來越多高顏值、高質量學校“上新”,逐漸緩解了適齡孩子上學的“剛需”,讓“民之所盼”成為“民之所贊”。
今年以來,教育部門認真履行學位建設統籌協調、督辦推進工作責任,確保投入優先,保障學校建設規劃按進度實施,以更充裕的學位供給滿足群眾對高質量教育資源的需求。截至10月,我市學位建設任務已完成總體工程建設進度的98%,14個項目已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公辦學位共11490個,其中學前教育學位2610個,義務教育學位8380個,高中教育學位500個。
廉江市第二十七小學學生上體育課。記者劉冀城 通訊員鄧健志 攝
加快“三所學校”建設
不斷強化優質教育資源輻射
補齊鄉鎮基礎教育短板事關百姓民生,是推動城鄉教育均衡化發展亟待破解的難題。我市加快“三所學校”建設,集中力量向“三所學校”增加資源投入,補齊短板,縮小區域、校際發展差距,建設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三所學校”指鄉鎮中心幼兒園、中心小學和公辦寄宿制學校。近年來,我市著力辦好“三所學校”,以此為契機不斷強化優質資源輻射,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我家離學校有40分鐘車程,我從五年級開始住校,寄宿生活讓我多了時間學習,爸媽的負擔也減輕了。”覃巴鎮第三小學六年級學生招豪杰說。該校于2019年改建為寄宿制小學,采用封閉式的管理制度,該校全體學生中午在校就餐、午休,五六年級學生在校住宿。為保障廣大農村學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權利,吳川市加大力度改善農村薄弱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推進鄉村小規模學校和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
在吳川市中心幼兒園,振文鎮坉興小學附屬幼兒園的老師們分批前來觀摩學習,希望可以把城區優質幼兒園的“育兒經”,帶回鄉鎮、帶回農村,讓先進、科學的學前教育理念在基層落地生根。近年來,吳川市通過搭建教育共同體,促進各園在教師培訓、活動組織、文化建設、管理團隊培育等方面規范管理、共同提升,不斷縮小城鄉學前教育質量差異。
以強帶弱、優勢互補,我市以建設“三所學校”為抓手,大力推動優質教育資源輻射鄉村學校,在辦學理念、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學校特色等方面實現共生發展,促進城鄉教育均衡。
近年來,我市進一步強化辦學機制創新,持續推進以鎮為中心適度集中辦學,充分發揮鄉鎮“三所學校”的紐帶作用,按照“一所縣城優質學校+一所鄉鎮中心學校+若干所鄉村薄弱學校”的模式,指導10個縣(市、區)建立至少一個城鄉教育共同體,現共建有25個。新增建設遂溪縣洋青鎮、吳川市振文鎮等2個城鄉學前教育一體化管理資源中心,搭建立體式管理網絡,組建資源中心指導團隊,建立資源中心管理機制,為各試點幼兒園教師提供有效課程支持,帶動鎮域內幼兒園提高辦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