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山區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多措并舉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推進村莊規劃全面優化提升,為鄉村振興各類開發建設活動提供空間支撐。
(11月19日《湛江日報》)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規劃先行,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補農村短板,揚農村長處,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住田園鄉愁。”推動鄉村振興、實施“百千萬工程”,必須用好鄉村規劃這支“妙筆”,將其作為表達村民愿景、協調農村空間、優化產業布局和完善鄉村治理的工具和載體,方能繪就鄉村獨有之“美篇”。
在實踐中,有的鄉村沒有規劃,無序建設;有的簡單套用城市思路規劃鄉村,華而不實。如何在資源約束的背景下優化產業布局,如何在嚴守生態紅線中滿足產業發展的用地需求,如何在古宅古街的保護中傳承鄉村特色文化……這些關于村莊規劃的難題,是擺在加快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各村鎮面前的一道道考題。這些考題答不好,甚至可能影響到后續鄉村建設、產業拓展、村居環境等方面的作答。
11月19日,湛江日報以《村莊規劃新藍圖 打造優秀鄉村新典范》為題,介紹了霞山區海頭街道岑擎村在村莊規劃方面的經驗做法。概括來說,主要有三個亮點——
首先,強化全區統籌。霞山堅持全區“一盤棋”,在推進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中堅持規劃先行,積極構建政府領導、部門協同、專家指導、群眾參與的工作格局。這種統籌,體現在既守住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底線和歷史文化保護線,又為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打開空間;既帶動人口、資源、產業向優勢地區集聚,又創新村企合作模式,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十個手指彈鋼琴”,才有了岑擎村的整體提升。
其次,引入專業力量。要讓鄉村規劃這份“藍圖”順利落地、一繪到底,離不開專業規劃人才支撐。霞山通過公開招投標選定技術支持單位、分批推進村莊規劃編制等措施,實現了15個行政村村莊規劃的全覆蓋,岑擎村成為首批受益者。在規劃過程中,突出了“以人為本”,古官道歷史長廊、彩虹步道等一批項目,“讓村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注重因地制宜。浙江“千萬工程”之所以取得成功,有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其從一開始就注重立足不同村的具體情況,分類確定建設模式,制定“一村一策”。比如,圍繞花木產業做文章,“千年蘭鄉”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棠棣村蹚出一條致富新路;靠著徑山茶“一片葉子”,杭州市余杭區徑山鎮徑山村走上茶旅融合發展之路……千村千面,方能生機無限。再來看岑擎村,抓住毗鄰三嶺山森林公園、村后有古官道等“長板”來做文章,提高了村莊的辨識度、知名度、美譽度。
正如同蓋樓房要繪出“圖紙”、寫文章要擬出“提綱”,村莊規劃就是鄉村建設的“圖紙”“提綱”。各村鎮要把科學規劃重視起來,借鑒好經驗好做法,找到適合自己規劃的“最優解”,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