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湛江村晚”以“海洋歡歌·幸福湛江”為主題,采取線上線下聯動、主會場和分會場聯動形式舉辦。(11月22日《湛江日報》)
“湛江村晩”是專為春節打造的一個文化活動項目,是具有湛江地方和鄉村特色的民間演藝活動。2024年首屆“湛江村晚”在多方努力下辦得很成功,既有地域特色,又富鄉土氣息,是湛江百姓幸福生活的直觀寫照,這臺晚會的線上直播觀看人次超500萬,直接體現出文化惠民的溫度,彰顯“湛江村晚”的質量。
辦好一屆“村晩”不容易。去年有了成功的經驗,今年要辦得錦上添花難度更大。“村晚”要聚焦于傳統春節的歡樂吉祥,滿足好不同群眾需求,在欣賞演出中共享歡樂時光。
“村晚”節目要有湛江本土特色,有質量、講品位,要帶給湛江人不一樣的文化服務,讓觀眾沉浸式體驗本地文化的獨特魅力。“村晚”不僅帶來歡笑與感動,更是促進文明村鎮建設,推動鄉村振興的良好載體。“村晩”要突出“村味”“土味”,要用藝術形式把傳統文化搬上舞臺,用歌舞說唱把百姓的日常生活真實展現給觀眾,文藝節目要傳遞鄉土氣息,散發煙火味,滿載民俗“年味”。
第二屆“湛江村晚”分有主會場和分會場聯動,筆者建議至少要有一個分會場定點在鄉村或海島舞臺,以田園景色和大海風光為自然背景,更能體現湛江之美。海選的節目要突出“百千萬工程”為主旋律,以推進鄉村振興為主基調,再現原汁原味的鄉村文化生活,營造湛江濃濃的年味和滿滿的喜慶氣氛。任何地方的“村晚”,群眾自編自演的節目要占一定比重。群眾創作的作品體現原生態的百姓生活,更具特色韻味,更能傳遞歡樂,更有欣賞價值。要推出一批有熱情、有才藝的民間藝術家,鼓勵他們走上“村晚”舞臺,用創作和表演服務廣大群眾,在活動中展示才華。
“湛江村晩”要注重創新文化體驗方式,除了歡歌勁舞外,還要深化市場驅動,要設立一些點位,讓市民品嘗湛江特色美食,制作非遺手工藝品,利用“村晚”帶來的流量和關注度,打開農特產品的銷路,打造文旅融合平臺,讓“村晚”插上互聯網的翅膀,飛入千家萬戶。“村晚”一旦融入休閑娛樂、文化旅游,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定會煥發更大魅力。
第一屆“湛江村晩”辦得成功出彩,第二屆要更上一層樓,必須下更大功夫。要有更多好的創意策劃、出新出彩的金點子,獻上更多優秀節目。要讓“湛江村晚”在總結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行,在創新中更上一層樓,更顯文化脈動的生機活力。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讓更多群眾參與,我們期待這臺晚會出圈更出彩。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