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紅樹林”成為綠美廣東新亮點。記者 郎樹臣 攝
今年12月8日是《關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審議通過兩周年。兩年來,全省以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為抓手,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增強固碳中和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建設高水平城鄉一體化綠美環境,構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新格局。
自2022年底至今,全省完成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近900萬畝,鄉村綠化植樹2100多萬棵,城鄉面貌顯著改善,全社會愛綠、護綠、興綠熱情不斷提升;今年來,隨著《廣東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等重磅舉措落地實施,片片“綠美”正成為推動“兩山”轉化、實現生態價值的全新載體,為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貢獻關鍵力量。
山上綠化??
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累計近900萬畝
天上、林中、海中,動物、植物、真菌,生物多樣性寶庫織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盛景,也彰顯著兩年來,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的落地成效。自2022年12月8日,《關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審議通過后,全省積極開展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完成林分優化提升446.8萬畝,森林撫育提升422.6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5.16萬畝,積極打造以森林公園、郊野公園為主體的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193個。
古樹名木是大自然和人類歷史共同孕育的珍貴資源,自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開展以來,全省不斷強化古樹名木保護,建立8.5萬株古樹名木檔案和圖文數據庫,運用視頻監控系統加強日常監測保護,建成古樹公園199個,搶救復壯古樹名木4630株,為全省851株一級古樹名木安裝視頻監控,4株古樹、5個古樹群入選中國最美古樹和中國最美古樹群。
一片“綠美”背后,凝聚著廣東幾代干部群眾的心血。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岳山造林大會戰”至今,廣東先后啟動實施建設林業生態省、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綠美南粵三年行動計劃、綠美廣東大行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一系列戰略舉措,如今,廣東已躋身為全國最“綠”省份之一。“在森林城市群建設、自然保護地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林業產業助推鄉村振興、濕地保護管理等方面,廣東走在全國前列。”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城鄉綠美??
全年種植苗木逾2100萬株
城鄉綠化工作加速推進,廣東的鄉村風貌正發生巨大變化。截至目前,全省縣鎮村綠化種植苗木2108.2萬株,市、縣、鎮新增綠化面積32003.3畝、新增綠化帶長度5358.1公里,編制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高品質提升建設規劃,推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評定省級森林城鎮35個,建設森林鄉村243個、綠美古樹鄉村100個、綠美紅色鄉村101個。
城鄉“綠美”起來,“兩山”轉化渠道進一步拓寬。目前,全省國省道綠化品質提升超1000公里,累計種植苗木超30萬株,累計建設森林步道和綠道275公里、碧道1064公里、生態海堤59.5公里,基本形成以林產品種養和采集、木竹加工和家具制造、森林旅游和康養等為主的三產融合發展格局。
2023年,全省林業產業總產值8950億元,當年增長率2.7%,占廣東GDP的6.6%,占全國林業產業總產值的9.6%。兩年來,全省完成油茶新造54萬畝,低改17萬畝,撫育22.54萬畝。
增綠就是增優勢,植樹就是植未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正在進一步激發“兩山”轉化新動力。截至2023年底,全省林地經營權流轉面積600多萬畝,林權抵押貸款余額超45億元,林業規模經營主體經營林地面積945萬畝,集體林經營帶動了175萬農民就業,促進集體林重點縣農民人均年增收3332元。
“根據實施方案,明年全省將實現每年新增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面積400萬畝以上、森林蓄積量800萬立方米以上,林業產業總產值達1萬億元的目標。”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全民綠動??
營造全民愛綠植綠護綠新風尚
今年,廣東迎來了全民植樹造林的新高潮。省林業局數據顯示,通過全民義務植樹網上報各類義務植樹活動3.09萬場次,參與人數278.82萬人次,累計接受認捐資金15.76億元,運用“互聯網+”提高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全民參與度,創新發布綠美廣東“認種一棵樹”線上植樹小程序,公布10個省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搭建綠美廣東公共服務平臺,上線綠美廣東古樹認捐等項目。
放眼全省,參與植樹造林正成為群眾日常休閑的新時尚,“有喜事來種樹”蔚然成風;在政府層面上,隨著全省全面推行林長制落地見效,各地黨政一把手主動擔起擴綠興綠職責,以林長制為引領,林長工作述職機制、省級“林長+森林法官”“林長+檢察長”“林長+警長”等工作機制已成為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的重要保障。
截至2024年11月,全省設立各級林長89644名,聘用護林員35170名,落實監管員31677名。自2023年以來,全省五級林長巡林約270萬人次,發布林長令600多道,開展林長制述職工作,推動解決重點難點問題1500多個。
據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