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們養成愛牙護牙的好習慣,近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開展了一場小小牙醫親子職業體驗活動,增強了孩子們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識和能力,學習了正確的口腔護理知識,也為家長提供了一個了解孩子口腔真實狀況的機會。
小牙醫和工作人員合照。
紙片偶劇令人捧腹
活動是由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參加的,家長們坐在周圍,小朋友們身穿白大褂、頭戴小白帽坐在中間,儼然成了一個個小小醫生。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是觀看繪本小劇場《鱷魚和牙醫》。只見桌子上擺著一個像電視機模樣的匣子,工作人員手持小鱷魚、牙刷、牙醫等紙片偶人,在匣子中間的“屏幕”上表演紙片偶劇。這種表演形式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小朋友們看得津津有味。紙片偶人在“屏幕”上活靈活現地演繹,不時逗得小朋友們哈哈大笑。
《鱷魚和牙醫》講的是一只小鱷魚因為愛吃棒棒糖卻不愛刷牙,導致牙齒有蛀牙了,不得不去看牙醫的故事。后來它終于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此以后少吃糖,每天早晚都刷牙,懂得了要好好保護牙齒。這個故事也讓小朋友們明白了每天刷牙、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一起跳《刷牙舞》。
學習護牙小知識
活動邀請了牙科醫生為大家講解保護口腔健康的知識。牙科醫生以《愛牙護齒 攜手童行》為主題,通過圖片和小視頻的形式,形象生動地讓小朋友們進一步了解護牙知識。
牙科醫生先讓小朋友們全體起立,跟隨著音樂一起跳課前熱身舞《刷牙舞》。接著,醫生從牙齒的生長順序、牙齒結構、牙齒功能、認識六齡齒、蛀牙產生的原因等幾個方面,讓家長和小朋友們對自己的牙齒有了全方位的了解。一位家長表示:“我以前一直以為孩子的大牙(六齡齒)以后會換牙的,聽了醫生的講解后才知道不會,會伴隨孩子的一生,以后要多留意孩子的牙齒健康才行。”
如何有效防止蛀牙呢?醫生也給大家支招:一是兒童涂氟;二是窩溝封閉。當然,想擁有健康的牙齒,最重要的還是日常護理。在日常生活中,飯后要及時刷牙,少吃零食,多吃瓜果蔬菜,每半年到牙科檢查。
不過,正確的刷牙方法很重要,錯誤的刷牙方法可能起不到保護牙齒的作用。這時醫生邀請了五名小朋友上臺作示范,每人發一個牙齒模型和一支牙刷,讓大家一起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要豎著刷或畫圈圈,不能橫著刷,每個齒面都要刷到……”在醫生細心的指導和幫助下,許多小朋友都糾正了以往錯誤的刷牙方式。
小牙醫給媽媽檢查牙齒。
體驗小小牙醫
到了職業體驗環節,小朋友們與家長面對面坐著,每人手里拿著兩根醫用棉棒,然后在醫生的指導下,讓家長張開嘴巴,用手電筒照向口腔,認真地檢查爸爸媽媽的牙齒健康情況。
“媽媽,你的牙齒有一塊變黑啦。”“媽媽,你的這個牙齒為什么有一塊顏色不一樣?噢,原來是補過的呀。”第一次體驗當牙醫,小朋友們都感到很興奮、很新奇。通過觀察家長的牙齒狀況,也讓小朋友們更重視自己的牙齒健康了。
與此同時,本次活動方之一的醫生們也在現場為小朋友們進行義診,通過檢查小朋友們的牙齒情況,為家長和小朋友提供建議,并填寫牙齒檔案,幫助小朋友們動態監測自己的牙齒狀況,并告訴大家:牙齒不疼也要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發現小黑點要及時防治。
參加活動的林坤怡小朋友說:“我今天學到保護牙齒知識,以后要注意好好刷牙,少吃糖和零食,避免蛀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