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樹葉吹奏傳承人卓忠明正在講課。
12月17日,由赤坎區文化服務中心(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主辦的“樹葉吹奏”非遺展演進校園活動走進湛江市第十七小學,通過現場展演與交流的形式,將樹葉吹奏、中華指笛等傳統藝術表演引入校園,讓師生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非遺樹葉吹奏傳承人卓忠明正在講課。
中華指笛傳承人田柏學近距離教學生們練習樹葉吹奏。
活動當天,非遺樹葉吹奏傳承人卓忠明在非遺專家講座中,通過生動的講解和豐富的圖片資料展示,為學生們詳細講解了樹葉吹奏的起源、發展歷程、藝術特點,以及基本的吹奏技巧、演奏方法和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并現場演奏了《我愛這藍色的海洋》等經典曲目,讓學生直觀感受樹葉吹奏的魅力。中華指笛傳承人田柏學則通過極具穿透力的指哨聲,為學生們帶來鳥鳴聲模仿、歌曲《西班牙斗牛士》演奏等精彩表演,并與卓忠明合奏演繹歌曲《喀秋莎》,樹葉與指尖間流淌出的美妙旋律,贏得了現場師生的陣陣贊嘆。
非遺樹葉吹奏傳承人卓忠明(右)與中華指笛傳承人田柏學(左)一起演奏歌曲《喀秋莎》。
在互動環節中,學生們踴躍參與,在非遺傳承人的悉心指導下親自體驗樹葉吹奏,并相互分享自己的感受與學習心得。現場氣氛溫馨而熱烈,學生們紛紛表示,從未想到一片小小的樹葉竟能奏出如此美妙且富含情感的聲音,他們對傳統藝術有了全新的認識和尊重。
據了解,樹葉吹奏是一項有著一千多年文字記載史的傳統技藝。在隋唐文化鼎盛時期,樹葉吹奏就已進入宮廷樂的演奏,深受民間百姓喜愛,并世代相傳。通過單吐、雙吐、滑音等多種吹奏技巧,樹葉可發出清脆明亮的樂音,并能演奏各國不同風格的歌曲。近年來,非遺樹葉吹奏傳承人卓忠明致力于樹葉吹奏技藝的傳承與推廣,輾轉世界各地進行樹葉吹奏的交流傳授,并成功創辦了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樹葉吹奏傳習基地及花瓣吹奏演奏基地,為樹葉吹奏藝術的普及與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