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科學新證:多思考能延緩大腦衰老進程

2024-12-21 18:46 來源:新華社 作者:記者 朱涵

新華社杭州12月21日電(記者朱涵)浙江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思考”引發的神經活動下,大腦中的物質和能量之間存在一種可以有效協調轉化的“聯動機制”,抑制這一機制會導致能量短缺、認知受損等與大腦衰老相關的神經病理性改變,持續增強這一機制則能夠改善認知功能,延緩大腦衰老進程。20日,這項研究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在線發表。

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是大腦這個“信息處理系統”的“信息傳遞網”,構建起復雜的神經網絡。其中,有傳遞信息的“關鍵樞紐”——突觸,以及生命體專屬“供電站”——線粒體。

論文通訊作者、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馬歡說,課題組通過建立小鼠模型,發現在學習記憶或者人工誘導的神經活動下,神經元突觸附近的線粒體基因轉錄顯著增加,促進大腦的能量供給。這意味著,在“思考”引發的神經活動下,物質和能量之間存在一種可以有效協調轉化的偶聯機制。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設計了多種新型的靶向分子工具,對“神經活動—線粒體偶聯機制”進行精準改造和增強。實驗發現,抑制這一機制會導致其學習記憶失能,而如果在2個月的時間內持續增強這一機制,能夠增強學習記憶過程中線粒體基因表達水平,提升大腦的生物能量,并在個體水平上顯著改善小鼠大腦的認知功能。

馬歡表示,整個研究經歷了7年的反復探索和試驗,目前相關臨床轉化研究和藥物開發正在進行中。

此外,研究團隊還在這一研究中,揭示了哺乳類動物大腦高效處理“海量信息”的機制。哺乳類動物大腦采用了一種獨特的“按需供能”策略,即在每個突觸附近布置可被神經活動調控的線粒體。信息處理過程中,線粒體通過突觸活動驅動其基因轉錄和蛋白合成,以實現神經元在信息交互的突觸附近“局部”能量供給調控。

“這一機制的發現,有望為人工智能在增強信息處理能力的同時減少能耗提供全新啟示。”馬歡說。

編輯:何海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湛江首家省級標準化零工市場揭牌運營
  • 打造“南有南興 北有五常”絲苗米品牌
  • 廣東水稻育種知名專家林青山名家工作室在南興鎮揭牌成立
  • 科技助農  科技特派員在行動
  • 多彩民俗迎冬至
  • 我市18家旅游民宿獲評“老兵驛站”示范點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