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開啟“檢護民生”專項行動的大幕。民之所盼,檢之所向。湛江市檢察機關迅速響應,將目光聚焦于民生的每一個細微角落,用實際行動書寫為民服務的溫暖篇章。
聚焦重點:守護民生根基,從舌尖到身邊
在農貿市場的生鮮區,一盞盞“生鮮燈”曾讓市民李阿姨犯了愁。“每次買肉回家,總覺得顏色和在市場看到的不太一樣,心里不踏實。”李阿姨的擔憂并非個例。今年,湛江市檢察機關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問題,果斷出擊,發出12件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展開專項大檢查。“我們一家老小的吃喝都從市場來,現在整改后,買東西放心多了。”看著市場里規范照明下新鮮干凈的食材,李阿姨由衷地感嘆。在這場守護食品安全的行動中,全市1200余家商戶完成整改,常態化監督檢查機制得以確立,成為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堅固防線。
而在社保領域,湛江市檢察院的檢察官們發現了行政機關在醫保基金追回工作上的滯后。“醫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錢’,每一分都不容流失。”湛江市檢察院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檢察建議,35萬余元的醫保基金被成功追回,重新回到保障民生的正軌。坡頭區檢察院推動多部門協作,追回約32萬元基本養老金,這背后是檢察官們無數次的溝通協調。“每一次的對接會議,每一份文件的商討,都是為了讓民生保障更堅實,我們不能讓老百姓的養老錢有任何閃失。”坡頭區檢察院的檢察官們深知責任重大。
赤坎區的寶媽張女士也曾有過困擾:“帶孩子出門,找個合適的母嬰室太難了。”聽民聲,解民憂,赤坎區檢察院和坡頭區檢察院主動履職,以檢察建議推動公共場所新建3個母嬰室,完善30余處設施,并安排專人維護。“現在出門方便多了,孩子能舒適地休息,我們做媽媽的也安心。”張女士笑著說,這一改變為婦女權益保護增添了一抹溫暖的色彩。
經開區和遂溪縣的殘疾群體也迎來了生活的新變化。經開區檢察院工作人員在走訪中發現,許多殘疾群眾出行不便,通過磋商會議和檢察建議,轄區內主要公共服務機構和商圈的無障礙環境設施煥然一新。90余處無障礙設施的增設和改造,70個無障礙停車位的新增,為殘疾群體打開了融入社會的便捷之門。
多方協同:匯聚保護力量,共建美好家園
強化執法司法協作配合。湛江市檢察院與行政機關緊密攜手,會簽一系列文件,在耕地保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關鍵領域搭建起協作的橋梁。“我們人大代表和檢察院一起監督,就是要讓這些關系到老百姓生活質量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近日,霞山區人大代表趙先生在一次聯合監督行動中說道。近年來,霞山區檢察院依托與區人大的協作機制,在紅樹林濕地保護和老年人權益保護等領域掀起了多部門聯合監管的熱潮。吳川市檢察院辦理的農藥包裝廢棄物污染案件,更是推動人大代表提出完善農用廢棄品處置的建議,實現了代表建議與檢察建議的無縫銜接,為生態環境保護注入強大動力。
經開區檢察院邀請殘疾人代表參與無障礙設施跟進監督,“讓殘疾朋友親身感受,才能真正發現問題所在,我們的監督也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經開區檢察院檢察官介紹道。在現場,殘疾代表們認真評估每一處設施,他們的意見成為改進的關鍵依據,讓無障礙設施更加貼心、實用。
數字賦能:點燃監督引擎,提升治理效能
雷州市檢察院研發的“公益訴訟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在全國平臺嶄露頭角,全市檢察機關借助這一模型火力全開。在某小鎮的餐飲一條街上,檢察官通過模型發現了多家店鋪存在燃氣安全隱患。“老板,這個可燃氣體報警裝置一定要安裝好,這關系到您和顧客的生命安全。”檢察官耐心地向商戶解釋。全市共發出53件檢察建議,推動整治45個鎮(街道)的500余處餐飲場所安全隱患,燃氣“安全閥”被緊緊擰住。
赤坎區檢察院運用模型排查出未按規定繳納建筑工程揚塵環保稅的信息70余條。“這些稅款的征繳,關乎城市的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我們借助數字的力量,讓稅收監管無死角。”赤坎區檢察院工作人員表示,赤坎區檢察院通過系列措施,最終成功推動職能部門征繳稅款80余萬元,為城市的藍天綠水增添一份保障。
霞山區、廉江市、遂溪縣檢察院通過模型精準篩選出三地違規領取高齡津貼的情況,共計1553人次。檢察機關深入社區,核實情況,并發出檢察建議,督促職能部門挽回國有財產損失,讓民生保障更加公平、公正。
今年以來,湛江市檢察機關在“檢護民生”專項行動中,用聚焦重點的精準、多方協同的智慧和數字賦能的高效,書寫著公益訴訟檢察的溫暖篇章,讓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在“檢察藍”的守護下更加絢麗多彩。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