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港味兒演京味兒 天下第一樓為何還能對味兒?

2025-01-17 17:18 來源:北京青年報

2025年開年,香港話劇團的粵語版《天下第一樓》來京,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該劇由何冀平編劇、司徒慧焯導演、謝君豪主演,舞臺上表導演的精準配合,讓這出京味兒名劇帶給觀眾新鮮的體驗;熨帖的戲劇節奏,更讓這出戲在港味兒之外留給我們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

當下,影視等各類講故事的藝術都越發追求篇幅微短化與情節凝縮,感官沖擊與情緒反轉似乎戰勝了細膩情感與思想深度,此時我們還在討論一部時長三小時、緊緊圍繞表演而創作的戲劇,顯得有些復古又奢侈。然而,粵語版《天下第一樓》確實在用它的扎實創作向我們發問:一出戲的戲劇節奏真的跟演出時長有關嗎?京味兒經典換了語言又何以經典?在語言的轉換之下,港味兒《天下第一樓》的創作有哪些文化碰撞與創新?

緊拉慢唱

找到自己的節奏邏輯

《天下第一樓》的故事并不復雜:時間起于1917年,故事在以全聚德為原型的烤鴨店福聚德里展開。老掌柜唐德源面對同行的競爭、兩個兒子的不爭氣,臨終前不得已將心血托付給外姓人盧孟實。三年之后又八年,盧孟實通過大刀闊斧的改革,一路將福聚德打造成京城餐飲界的翹楚,兩個少東家卻因其在老家置辦田產,心生猜忌,將福聚德的經營權奪回。十一年苦心經營以被驅逐收場,盧孟實離開之際留下一副對聯,將“誰是主人誰是客”“時宜明月時宜風”的蒼涼與坦然留與后人評說。

與北京人藝經典版本撲面而來的煙火氣不同,粵語版的臺詞和演員的動作,給人的直觀感受都是速度極快。不少觀眾反饋一不留神就跟不上字幕了。但實際上,即使減去編劇為此次演出專加的一小段洛英(原作里的玉雛兒)與盧孟實的對手戲,演出時長也比人藝版要長不少。粵語版增加的部分,是在不改動臺詞的前提下,在二度創作中對劇本細節進行揣摩、闡釋,繼而變為臺上的表演。

試舉兩例。全劇第二幕,福聚德已蓋起了新樓。盛夏清晨,盧孟實發現燙鴨子的水溫不夠,為了守住“三把鴨子兩把雞”這一處理食材的規矩,吩咐伙計往燙鴨子的桶里加沸水。在此版呈現中,每加一次水,盧孟實都會握著伙計的手一起伸進水里一次,加至第三次,觀眾的期待被疊加起來——果然,兩人都被燙了一下。重復、累積,觀眾卻肯定是要笑的。

還有一處,包哈局大執事來給宮里訂鴨子,碰到民國政府的副官,兩人展開了一段絕妙的對手戲——一個是心知大勢已去,戒備、畏懼還得心虛地硬撐著臉面;一個是權力在手腰里有槍,在慣性下仍半真半假地尊敬奉承。于是,兩人相互讓座,用對方的方式錯位地行禮還禮,強弱關系反復快速地轉換,制造了一種不協調又有節奏的尷尬,放大了原作中時代新舊交替、人與人關系錯綜的荒誕。

整場演出中,還有很多二度創作的巧思都藏在這些細微之處。從子西總惦記去買的熱蘿卜絲餅,到羅大頭與李小辮的比試,再到群戲走菜的行云流水,還有不斷變化、遞進的鼓聲,透過福聚德大門投射在舞臺上的光影變化……粵語版《天下第一樓》從原作中找到了自己二度創作的節奏邏輯,將各個要素編織在一起,讓舞臺真正變成了有節奏的空間,一氣呵成,并最終將觀眾引向全劇結尾——一抹蒼涼情感的升華。

翻新解讀

平衡經典的共性與個性

何冀平于1988年寫成《天下第一樓》,同年6月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搬上舞臺,經夏淳、顧威、閆銳三代導演之手,演出場次和《茶館》《雷雨》一樣都超過500場,成為人藝的看家戲。《天下第一樓》自誕生至今,既吸引了相當規模、涵蓋各個年齡段的觀眾群,也形成了能在兩岸三地甚至海外打動觀眾的經典品格。

經典所具備的主題多解性,能在不同時代生發出新的意義。因此藝術家們不斷將經典重新搬上舞臺,發現那些曾被有意無意忽略的角度。能否在不改動劇本的前提下,通過演員的動作、舞臺燈光音效等視聽要素的詮釋,賦予劇本以不同時代、視角的新解,是考驗表導演功力的重要標準。

面對《雷雨》,王曉鷹導演刪去魯大海的處理,在曹禺看來是讓《雷雨》“進入一個新的世界”;李六乙導演則抓住角色反復強調的“搬家”和舞臺上始終不動的沙發座椅,形成張力;王翀的《雷雨2.0》借助鏡頭語言,完成對周萍與四鳳的情感特寫;而王子川的《雷管》,則可以肆意地進行一場帶有同人寫作色彩的續寫。

同樣,《茶館》也可以在不同導演的創造下,在抽象的鋼鐵巨輪(孟京輝版)、四川街頭的茶館(李六乙版)或是高中教室里(王翀版),拓展解讀空間,為經典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此次香港話劇團的舞臺演繹,并非添加地域色彩的外部修飾,而是對原作經典品格的共性與個性有深度綜合把握。《天下第一樓》有自身的經典氣質,這在其人物性格塑造方面最為突出和獨特。相較于《茶館》,《天下第一樓》的時空圖景確有相對封閉的局限性,但在福聚德這個空間之內,編劇注入了醇熟的技巧與自身真摯的情感,塑造出一個個性格復雜的人物。主角團里沒有完美的英雄,也沒有十足的壞人,每個角色都有多個面向的性格展示,每個角色的性格共同匯聚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盧孟實是個好老板,他有著超越時代的經營理念,他不想讓飯館的伙計囿于社會對“五子行”的偏見,讓人看不起;他也有油滑世故的一面,能在大執事與副官之間左右逢源;他對洛英的愛不能說是無私,但又有其時代的必然。

洛英亦然,作為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當初雖是為了調劑劇情的硬寫,如今看來,這一角色卻明明集中了編劇更多的偏愛。臨近劇終,面對唐家兩個少爺的調侃擠對——“盧孟實回鄉下怎么沒帶上你”,洛英只簡單回了一句“他家里有老婆”。此版編劇為其多加的一場小戲,以虞姬暗喻,更襯出其對盧孟實感情中的果敢與英氣,難怪曹禺會說這個人物會有個好結局。而在電視劇版的《天下第一樓》里,何冀平也確實賦予她一個圓滿的命運走向,這與編劇此后創作的德齡、金鑲玉等一系列充滿魅力的女性角色可謂一脈相承。

福聚德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品性、愛好和生存之道,在時代的裹挾下又成就了福聚德的必然。港話的演繹,找到了每個人物最能打動當下觀眾的解讀線索,重塑福聚德今天依舊讓人唏噓的命運與境遇,同時也放大了原作潛在的商業屬性。復雜的人物性格能夠承載不同的解讀,不同時代、不同閱歷、不同年紀的觀眾,也自能在這些人物身上讀出自己的同情與理解。

魅力源泉

望東西也要通南北

無論是京味兒還是港味兒,《天下第一樓》的語言帶來的不同味道,只是最直觀、最表層的特征。不同演繹方式能制造出不同的演出效果和劇場體驗,其背后是對原作經典內涵的拓展,這些創作經驗才是文化碰撞的深層價值和貢獻。

香港話劇團賦予《天下第一樓》的獨特節奏,不只是一次對經典劇作跨越地域性的引證,或是一次對京味兒經典充滿地域色彩的解讀,更在于其留給我們對于經典傳承的思考,也是對粵語版舞臺魅力來源的思考。

粵語版《天下第一樓》演員夸張、戲謔的動作,讓人聯想到香港文化多元包容、雅俗混雜的特點。不僅如此,港話對《天下第一樓》的演繹,自身實際也在不斷調整。

此番巡演版本不僅加了戲,還取消了舞美設計中較為寫實的二層樓,以更加抽象的建筑要素搭建起福聚德的象征空間。此外結尾也做了改動:和上個版本一樣,盧孟實與過世的老掌柜再見了一面,但此次輔以水溶布技術,讓用以點題的對聯當眾破碎、消失,以“不在場”強化了其在觀眾心中的“在場”。此間折射出的,是香港文藝發展的脈絡——在多元碰撞、瞬息萬變的文化生存環境中,練就一身靈活、敏感的創作本能,形成不斷追求大眾娛樂又兼顧藝術性的微妙平衡,這正是所有希望平衡商業與藝術的創作者所看重的目標。

香港是戲劇文化交匯的重要場域,抗日戰爭時期劇人南下激活香港本土戲劇的活躍;上世紀60年代上海越劇團訪港推動邵氏電影古裝片的發展,掀起黃梅調經港臺至東南亞的文化旋風,以及圍繞電影、話劇、粵劇等多種媒介的上海與香港雙城交流;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兩岸三地舞臺上對彼此經典劇作的多樣演繹,包括北京人藝赴港臺演出,香港劇團作品在內地的巡演、內地版的排演等。中國戲劇在東西南北的文化交匯中,以演繹經典和新創作品等形式,展現出新的活力。

近年來,國際藝術節的舉辦、名團名導的劇目引進,讓中外戲劇交流成為本土戲劇發展的重要議題。與此同時,戲曲作為中國戲劇藝術中獨特的、具有濃郁地域色彩的品類,其和話劇的相互影響值得深入關注與討論。如果說“望東西”意味著“引進來”,那么“通南北”則是中國戲劇在自身文化互動中,內部豐富的地域文化之間的借鑒、傳統底蘊與當下新生的碰撞,這些同樣可以激發出蓬勃的生命力。(賈力藶)


編輯:周子琪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2025廣東省兩會特別報道
  • 人大代表建言獻策
  • 湛江西站客運值班員戴廣玲:“希望我們的服務是旅客回家路上最美的風景”
  • “蝦先生”:消費幫扶助“湛品”出圈
  • “湛品甄選” 綜藝式直播帶貨引發市民關注
  • 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 黃坤明林克慶等在主席臺就座 王偉中作政府工作報告 黃楚平主持大會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