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風口、找準賽道,“城”長才有更多可能!
日前召開的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就應對當前經濟形勢、做好今年工作形成了廣泛共識。會議強調,推動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必須從時代發展的趨勢中找準賽道,厚植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全市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省委決策部署上來,深入貫徹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選定的賽道上實現“直道沖刺、彎道超車、換道領跑”。
“我們在新賽道上不能掉隊。”
什么是新賽道?新賽道就是建立在新技術、新產業基礎上的新的發展路徑。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為代表的新技術正與產業深度融合,培育了智能終端、綠色低碳、數據服務等新產品、新業態,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不斷開辟。
發力新賽道,已然成為當下各地的一致目標。但新賽道很多,選擇哪一個賽道,要看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環境條件等,不能“一哄而上”都搞一種產業,要有“入山問樵、入水問漁”的智慧,也要有“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精準。牢牢把握自身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產業具體分析,具體區域具體布局,才能找準通往高質量發展的躍升賽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準確把握當前經濟形勢和發展大勢,明確了經濟工作的“九大任務”,不僅為我們標定了今年的工作方向,也為我們標注出一系列發展風口。這些風口,就是新賽道的“入口”。
比如,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人工智能+”行動,省委全會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都釋放了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的鮮明信號。湛江發展應用型科技優勢明顯、潛力巨大,不僅擁有廣東海洋大學、湛江灣實驗室等重大科創平臺,還擁有4個千億級重大產業項目和“四綠一藍”特色產業集群,更擁有廣闊的海域空域、活躍的市場主體、多元的社會需求等豐富應用場景。我們完全可以憑借發展應用型科技,擺脫過度依靠資源要素驅動發展的老路,集中創新力量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我市產業層次向更高處攀升。
比如,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營造綠色低碳產業健康發展生態,省委全會強調加快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極大利好清潔能源和碳市場的發展。近年來,湛江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陸上風電、集中式光伏發電并網規模排名全省第一,海上風電發展迅猛,全市新能源裝機容量占比達59%,綠電優勢正成為面向外向型企業招商中最具吸引力的“籌碼”。同時,我市積極探索開展藍碳交易項目,系統構建海洋碳匯核算體系。據估算,完成廣東省“十四五”紅樹林生態修復規劃任務后,我市每年實際可開發的核證減排量約2.6萬噸、占全省76%。我們完全可以用好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不斷提升湛江發展“含綠量”“含金量”。
比如,加快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增強區域發展活力”。這幾年,省委把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湛江補齊短板、激發潛力帶來了難得機遇。目前,5個縣(市)土地面積占全市近九成,常住人口占比超七成,經濟總量約占全市一半;農村人口規模巨大,2023年全市城鎮化率僅48.07%,約為全省平均水平的2/3。我們完全可以抓住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重大利好,充分挖掘利用縣鎮村蘊含的巨大建設空間、資源空間、市場空間,加快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
找準賽道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選定的賽道上持續發力、加速前進。在新賽道上,機遇與挑戰并存,風險與發展共生。一方面,新賽道往往代表著新的技術、新的模式和新的市場需求,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和巨大的發展潛力,能夠為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新賽道也伴隨著激烈的競爭、未知的風險和技術的不確定性,需要我們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果敢的決策力和強大的執行力,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戰勝各種艱難險阻。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當變局到來、賽道轉換,誰能在遠方地平線上冒出“桅桿”時識變應變求變,誰就能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厚植新優勢,占領制高點。我們深知,等待觀望、行動緩慢、無所作為,將走進死胡同;放下包袱、放手一搏,才能把湛江發展的命運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在新賽道上闖出一片新天地。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找準方向、乘勢而上、干字當頭,風口產業新賽道上必將有我們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