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央視播出專題片《對話<蛟龍行動>》,湛江籍知名導演林超賢接受專訪。(央視節目視頻截圖)
2月14日,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金牌欄目“魯健訪談”播出專題片《對話<蛟龍行動>》。其中,執導春節檔大片《蛟龍行動》的湛江籍知名導演林超賢出鏡,接受了央視知名主持人魯健專訪。
據悉,“魯健訪談”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高端人物訪談節目,節目時長約30分鐘,由魯健擔任主持人,節目形態為訪談+紀錄。
2025年春節檔,林超賢將深海核潛艇大戰搬上大銀幕。在他的導演生涯中這看似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中國電影發展道路上,這是一次勇闖核潛艇題材“無人區”的突破。
【創新】勇敢挑戰新題材,從導演到演員都很拼
這就是中國電影人的精神
《蛟龍行動》演員在17米深的水池密閉艙中表演,負重70多斤,還要做各種動作。導演親自掌機下水拍攝,和演員共同完成各種走位。驚心動魄的水下實拍,成就了驚艷的視覺效果;密集高燃的動作場面,凸顯了“深海戰場”的硬核較量。《蛟龍行動》讓觀眾重新認識了潛艇對戰,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電影人的開創精神和韌性。他們的探索和付出,正在為中國電影“蹚”出一條不斷完善的工業化之路
中國此前沒有核潛艇這種題材電影的制作經驗。“在電影領域,有3件事公認最難拍——小朋友、動物、水。我們以往看的所有核潛艇電影,如果看海底的話,都是黑漆漆的,然后就見到那個潛艇,這樣走了”,作為中國第一個試圖“撥開”深海之下核潛艇迷霧的導演,林超賢直呼“太難了”!挑戰新題材就意味著冒險,但對林超賢而言,重復不叫創作。更重要的是,作為中國第一部核潛艇電影,《蛟龍行動》不單是面向中國觀眾,也面向全世界觀眾,“大家必然會把《蛟龍行動》放到同類型電影中比較。所以,這不單是代表我個人,更是代表中國電影。”
在拍攝中,林超賢堅持親自掌機下水拍攝,他全副武裝,抱著攝影機被威亞倒吊起來入水,跟著演員在水下走位。“我一起下去,他們會踏實一點。因為大家是一個團隊。”《蛟龍行動》總制片人、博納影業董事長于冬在探班時曾多次被打動,“導演、演員們都這么拼命,這就是中國電影人的精神。”
【突破】中國電影題材最多元化、最豐富,創作力最強
正在探索“蹚出”一條中國電影工業化之路
“從世界范圍看,目前中國電影的題材最多元化、最豐富,創作力也最強。”林超賢認為,如果電影市場變成大家都拍同一個類型,就是死路一條,“所以,保持多元化,什么類型都有,這才是最好的。”如何將春節檔票房的爆發式增長轉化為全年市場動能?如何在電影工業化制作、內容原創力提升及全球影響力拓展上不斷突破?中國電影人正在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中國電影人當前正在做的事,那就是“蹚路”,為不同類型的影片“蹚出”一條中國電影工業化之路。
春節檔期間,電影《蛟龍行動》的票房未達預期,沒有像林超賢此前執導的《紅海行動》一樣實現逆襲,給這次“蹚路”之旅留下了一些“遺憾”。2月14日,電影《蛟龍行動》宣布:將在充分聽取廣大觀眾建議的基礎上,制作一部特別版,擇日再與觀眾見面。對此,總制片人于冬表示,很多網友和軍事專家都給電影提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這對創作團隊而言,是特別大的鼓勵,“我們作為創作者,非常感謝給我們提寶貴意見的觀眾和網友。我也希望我們認真總結、認真調整,重新再做一個版本。”
據介紹,《蛟龍行動》是林超賢繼《紅海行動》后,七年磨一劍推出的又一力作。林超賢是祖籍吳川吳陽的知名電影人,他個人執導的大片《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記者注:《紅海行動》曾在湛江拍攝取景),叫好又叫座。后來,林超賢和陳凱歌、徐克聯手“操刀”的主旋律電影《長津湖》《長津湖之水門橋》又轟動影壇,并屢獲獎項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