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興集團水產養殖基地。 記者李忠 通訊員恒興宣 攝
胸懷報國志,一心謀發展。近年來,湛江民營經濟以“向海圖強”為底色,成長為支撐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參天大樹”。從國聯水產、恒興集團構建起“游”向全球的深海產業鏈,到青年創客扎根鄉村激活電商經濟,民營企業既扛起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的擔當,更在政策紅利與營商環境優化中“拔節生長”。
2024年10月,扎根湛江超過三十年的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廣東金嶺糖業集團有限公司,雙雙榮登2024廣東省制造業民營企業100強榜單,湛江民營經濟發展“一池春水”不斷被激活。
育種中心科研人員察看種蝦的生長狀況。記者歐陽澤 攝
國聯水產冷庫外,機器人在傳送產品。記者郎樹臣 攝
破解對蝦“卡脖子”難題,打造水產業“中國芯”。作為中國水產產業的龍頭企業,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緊密串聯苗種、飼料、動保等環節形成強大合力,為我國水產種業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投資建設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開創了中國民營企業承擔國家種業基地項目的先河。歷經20多年,廣東恒興先后投入超過2.2億元,成功攻克石斑魚、軍曹魚、金鯧魚、紅魚、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紅螯螯蝦等品種的人工繁育和飼料營養技術難關。
圖為廣東海谷科創中心,金嶺集團總部辦公樓位于其中。 記者李忠 攝
作為湛江糖業“航母”企業,廣東金嶺糖業集團有限公司以服務國家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服務國家重要戰略儲備物資保障、服務重大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為己任,逐步形成鏈條式立體化發展新格局。企業年生產和加工原糖能力達120萬噸,倉儲能力達150萬噸,食糖加工與倉儲能力、進出口量均居我國同行業前列,實現甘蔗種植基地、中央儲備糖、期貨交割、海關保稅等業務的同步發展,總資產超60億元。
國聯水產展廳內的金鯧魚。記者郎樹臣 攝
另一家廣為人知的水產行業領軍企業同樣坐落于湛江——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國聯水產深耕水產食品領域,以水產食品的研發為核心驅動力,逐步成長為集全球化、全產業鏈覆蓋及全渠道營銷于一體的跨國企業集團。2023年公司年銷售額49億元,2024年上半年銷售額20.2億元。該公司致力于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海洋食品企業,旗下的小龍蝦、烤魚、酸菜魚等產品已成為億元級大單品。
湛江民營經濟的繁榮不僅在傳統產業中得以體現,更在新興領域展現出蓬勃生機。
今年年初,DeepSeek橫空出世,震驚全球。這個由湛江人梁文鋒和公司團隊開發的大模型被美國硅谷乃至全球科技人士稱為“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翻開了全球人工智能模型技術里程碑的一頁。
碧海藍天下的“恒燚1號”海洋牧場養殖平臺。 記者李忠 攝
海上養殖平臺“海威1號”與深水網箱交相輝映。 記者張鋒鋒 攝
在離岸數十海里的蔚藍水域上,由湛江民營企業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恒燚海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和國內知名實驗室、研究所分別合作打造的“海威1號”“海威2號”“恒燚1號”等深海養殖平臺相繼下水投產,讓湛江挺進深藍,打造“藍色糧倉”。
在“南粵家政”大型招聘會、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招聘會以及省退役軍人、隨軍家屬粵西片區(湛江)招聘會上,由湛江團隊開發的智慧就業服務平臺一體機為求職者提供AI就業服務,耐心答疑解惑,量身定制求職簡歷。
從白手起家、艱辛創業,到促進社會就業、創造社會財富。湛江廣大民營企業滿懷報國激情,堅定扛起了社會責任。
恒興集團生產基地對蝦加工車間。記者劉冀城 攝
多年來,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堅持聯農帶農,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標準+服務”的運作模式,免費給農民培訓養殖技術,提供優質種苗、飼料、動保產品,提供養殖全過程的技術指導及資金支持,并保價回購養殖成品等,通過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解決農戶養殖技術不足、養殖資金緊缺以及成品沒有銷路等難題,帶動了4萬多農戶增收致富,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推動者。
廣東金嶺糖業集團有限公司根據鄉村的產業特色和地理資源等條件,分別在遂溪嶺北鎮、雷州客路鎮以及麻章區麻章鎮開展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實踐、新模式。在金嶺集團的示范帶動下,“村黨支部+龍頭企業+經濟合作社+農戶+訂單”的新模式,讓毛豆種植成為推動嶺北鎮鄉村振興的亮點,推廣種植毛豆達6000畝,交易超過6700萬元,累計帶動農村就業2萬人次。
廣東尊鼎珍珠有限公司的女工們在制作珍珠項鏈。記者郎樹臣 攝
廣東尊鼎珍珠有限公司堅持“興產業、創就業、鞏脫貧、謀發展”新思路,實行“公司+基地+合作社+科研+農戶+工種”新模式,投資建設尊鼎珍珠文化產業園,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600多個,帶動周邊村2000個就業崗位,年接待旅客5萬人次。
雷州茂德公鼓城。 記者張鋒鋒 攝
茂德公大觀園手作博物館。 記者張鋒鋒 攝
茂德公集團的工人在演示古法制醬油。記者張鋒鋒 攝
廣東茂德公集團在足榮村投資興建食品廠,研發生產茂德公香辣醬,幫助當地500多人實現就業,打造國家級4A旅游景區茂德公鼓城,推動足榮村科學布局“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鄉土特色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做強鎮域經濟。
民營經濟是富民經濟、活力經濟。為打造“近者悅,遠者來”的投資創業環境,湛江不斷推出暖企惠企助企措施,不僅拼資源、拼區位、拼政策,更拼服務、拼環境,掀起“大抓招商、大抓項目、大抓發展”的熱潮。
湛江主動對標先進地區,推行包括熟地招商、拿地即開工、全程代辦、廠房代建、融資租賃、產業基金、固投獎勵的招商服務“七件套”,為項目落地建設、運營發展提供全流程的服務保障,提高審批效率,減輕企業負擔;加速推進“數字政府2.0”建設,建成全市“一片云”——政務云平臺,全市“一張網”——實現市、縣、鎮、村四級政務外網縱向網絡100%全覆蓋,全市1萬個事項全流程網上辦理。推動高頻服務事項當場辦理、簡單事項即時辦結,全市29個部門1604個事項“一窗通辦”。
2024年,湛江全年引進項目320個、協議投資額1226.28億元。其中,湛江市南方紙業物流有限公司僅用1天就成功辦理了新建廠房“房屋首次登記+抵押權變更登記”,企業的融資需求得到解決。
廣東華強電器集團有限公司的電飯煲生產線。記者劉冀城 攝
今天的湛江,東融粵港澳大灣區,南聯海南自由貿易港,西接北部灣城市群,北通西部陸海新通道,已成為國家戰略聯動與融合發展的重要連接點和支撐點,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湛江市恒馳模具有限公司廠房車間。記者張鋒鋒 攝
百業龍健國際物流園。 記者張鋒鋒 攝
未來,湛江將加快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讓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專心致志做強做優做大企業,為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貢獻力量。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