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會訂走蝦苗數量之多,成了苗界推廣會的天花板!2月19日,“2025年‘中興1號’蝦苗暨恒興蝦料北方區域推廣會”在河北黃驊舉辦。在現場預定環節中,多家專營廠訂購年度蝦苗累計53億尾,多位養殖大戶現場訂苗6.3億尾,總計59.3億尾。
2002年起,恒興集團在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后簡稱“863基地”)開展南美白對蝦選育工作,與中山大學合作,經過1代群體選育和5代家系選育,獲得首個國家認定的南美白對蝦抗病品種“中興1號”。2011年,“中興1號”通過國家認定,填補了國內自主選育南美白對蝦抗病新品種的空白。因突破國外種蝦“卡脖子”難題,“中興1號”也被業界譽為對蝦的“中國芯”,與夏威夷引進的南美白對蝦相比,其抗病評價指數提高47.22%,養殖成活率提高約20%。多年來,“中興1號”憑借其高抗病性、經濟性,幫助無數養殖戶順利提高產量,獲得較大的經濟收益。
“能在一個城市的單場推廣會上訂出這么多蝦苗,這在國內水產行業都是罕見的,2022年在廣州舉辦的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上最多是訂走30多億尾。”主持會議的恒興黨支部副書記、營銷副總周劍熙激動地說。
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何建國在會上介紹,“中興1號”具有生長快,抗環境變化能力強,飼料蛋白需求量低,肉味鮮美,加工出肉率高,可規模化全人工繁育、連續傳代等特點。他表示,病害是對蝦養殖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中興1號”以抗白斑病毒為選育方向,適應于為適用環境脅迫比較大的池塘環境,適合國內的大汪子和土塘養殖等模式。
863基地水產種苗與養殖研究所所長陳奕彬在會上分享了南北方土塘、北方鹽汪子等多種模式下近幾年的成功案例。他提到,“中興1號”適合海水、半咸水和淡水等養殖模式。恒興參考和對標國內外南美白對蝦優秀親蝦公司,以規模化家系選育為技術路線,在863基地內建設了一個高標準的對蝦遺傳育種中心,用來改良自主品種的性狀,培育更多適合國內(區域)養殖環境的新品種。
河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孫紹永介紹,南美白對蝦養殖業是河北重要產業,全省含淡水、海水養殖面積近20萬畝,年產量約6萬噸,省級推廣部門聯合企業積極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恒興的“中興1號”具有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的特點,經實踐適應河北氣候水土,具有推廣價值與盈利前景。未來,省級推廣部門與恒興等優秀企業共同推動河北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在市場對對蝦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中國國產種蝦占比已提高到70%至80%,進口種蝦降低到20%至30%,種蝦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已牢牢地掌握在我國手中。如今在中國內地市場上,每5只對蝦,就有3只來自湛江,“中興1號”功不可沒。
2002年,科技部在湛江落子建設863基地。863基地由恒興投資建設,與多所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金鯧魚和軍曹魚等種苗的研究。“中興1號”的優秀表現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據悉,863基地生態場于2024年6月完成全面升級后投產,在接近2個月內向全國各地養殖戶銷售超過5億尾蝦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