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江志愿者服務隊正式成立那一天,在江心島舉行了隆重的成立儀式。現場除了二十五名離退休人員,還有三十名中學生和幾名在職教師。大家一致推舉李維為志愿者服務隊隊長。
李維退休了,他不喜歡打牌,也不愛往人堆里扎,唯一的愛好就是看看書,或寫點東西。退休后,李維計劃找點適合自己干的工作。有私立學校打電話來聘請,但李維覺得私立學校過于困身,不想給自己太大壓力,便當場拒絕了。后來朋友介紹保安工作,李維覺得與志趣不合,也婉拒了。
一天傍晚,老王約李維去江心島散步。早半年退休的老王被問及近況時,感嘆道:“緊張的工作不想干,清閑的工作人家不請,突然閑下來還真不習慣。”這話說到了李維心坎里——退休后無所依托的日子,確實讓人悵然若失。
江心島四面環江,島上樹木成蔭,郁郁蔥蔥,宛如水墨畫卷。二人沿江漫步,但見清澈的江水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一群白鷺從林間翩躚而出,掠過江面畫了個圓弧,又隱入綠蔭深處。此情此景讓李維想起自己獲過市環保征文一等獎的散文《美麗鑒江》。鑒江作為粵西最大河流,因“其水澄清如鏡”得名。干流自信宜莊垌村虎豹坑發源,蜿蜒經信宜、高州、化州三市,至梅菉與袂花江、小東江交匯,終在吳陽鎮沙角旋奔流入海。執教時,李維常教導學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像愛護眼睛般守護鑒江,像保衛家園般保護母親河。”擔任語文科組長期間,他還在全校發起“愛護鑒江、美麗鑒江”征文活動,將優秀作品刊于校報。
這時,李維發現江邊漂浮著一些枯葉,還有幾個礦泉水瓶,李維俯身把礦泉水瓶和樹葉撈起來。這時,李維靈光乍現,呼叫起來:“我找到新工作了!”
老王疑惑地看著李維。李維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王。老王連連點點頭:“這份差事不錯,既有意義,又適合退休人員。”
第二天,李維吃完早餐就匆匆出門。老伴問他干啥去。他說:“我有了新工作。”老伴又問他什么工作。李維想給老伴一個懸念,沒有告訴老伴就走了。老伴和他同年退休,老伴退休后接受原校返聘。
李維和老王的工作,就是打撈鑒江水面上的漂浮物。以前,鑒江水面上漂浮著大量水浮蓮。這種植物繁殖速度快,易破壞水環境,環衛部門常需派人打撈。如今鑒江水質改善,水浮蓮已很少生長。然而,江面仍有枯枝、落葉、塑料瓶、塑料袋等漂浮物,需要人工定期打撈。
李維和老王來到江邊,江邊停泊著一艘木船,是環保部門打撈水浮蓮用的。可是,船上一條鐵鏈連著岸邊的石墩,上面還有一把鎖鎖著。沒有船,李維和老王只好沿著江堤打撈岸邊的漂浮物。李維和老王每人制作一個網兜,一頭縛著竹竿,看到漂浮物,就用網兜撈起來,再丟進垃圾桶里。
中午時,李維的學生——環保局的王主任經過。他看到李維,上前打招呼。當發現李維和老王正在工作后,王主任稱贊了他們的奉獻精神,還特地叫人打開木船上的鎖鏈,方便二人打撈漂浮物。
一天,李維和老王正撐著木船在江里打撈漂浮物,兒子打來視頻通話。原來是兒子聽母親說父親有了新工作,擔心他吃不消,打視頻電話來“查崗”:“爸,你在干啥呀?”
“我在游鑒江呀。”
“我還以為你游覽漓江呢。”
“江心島三面環水,美景如畫,若鑒江的水像漓江一樣碧綠,江心島不但成為網紅打卡地,說不定還會吸引很多人來鑒江泛舟呢。”
李維兒子在梅菉一所中學任教,去年成家,他曾勸李維,退休了就去旅游,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去尋找詩和遠方。
不久,李維和老王的事跡讓一位電視臺記者知道了。記者把他倆的事跡報道了。
李維和老王的事跡引起熱烈反響,市環保局、團市委聯合發出招募護江志愿者通知。通知一發出,很多老同志積極響應,于是,“護江志愿者服務隊”成立了。
這時,李維看到兒子也在志愿者隊伍里,問兒子:“你來干啥?”
兒子說:“媽知道你參加志愿者服務隊,動員我也來參加。老爸退休還發揮余熱,兒子可不能落伍。”
志愿者拍照合影時,李維帶領大家一起唱《讓我們蕩起雙槳》:“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