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于2025年3月27日以票決方式通過,以下12個項目為湛江市2025年民生實事項目:
一、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推進家門口就業服務圈建設,統籌就業驛站、零工市場、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等平臺資源,實現公共就業服務鎮街覆蓋,常態化開展線上線下就業供需對接活動,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強化就業能力提升,服務超1.2萬人次以上勞動者新增取得職業資格或技能等級證書。
二、開展中小學生“三個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運動習慣)養成教育。在全市中小學校開展“三個習慣”養成教育,將其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打造“學習之星”“生活能手”“運動小將”系列品牌活動,打造一批“三個習慣”優秀學校、優秀班級、優秀學生。實施課程教學改革,引導學生樂學善學。積極拓展校內校外勞動教育資源,讓學生掌握1-2項生活技能。大力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和運動習慣,保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2小時,讓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開展美育浸潤行動,打造一批美育特色學校、藝術工作坊,提升學生藝術素養和審美水平。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家校共育培養學生“三個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全面織牢校園“安全網”。強化校園安全管理,建設市級校園安全管理中心,完善校車監管平臺,有效防范各類校園安全風險事故。開展安全宣教和訓練,提升師生、家長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開展網絡安全培訓及應急演練。加強校園安全防范,持續完善校園“4個100%”建設(即封閉式管理達標率、專職保安員配備率、一鍵式緊急報警和視頻監控系統達標率、“護學崗”設置率達到100%)。
四、實施市區交通暢通工程。開展“小頭盔·大安全”專項整治和主題宣傳活動,提高交通參與者文明交通意識;重點治理金沙灣片區、萬達片區、老街片區等3大片區和人民大道、海濱大道、椹川大道等10條道路,以點帶面,務求實效;完善約1.3萬米交通護欄,提升城市景觀風貌和交通出行環境品質;規范中心城區地下管網更新改造項目占道施工,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依托摩電AI勸導設備和交通視頻結構化系統加強交通秩序管控和重點違法查處,提升整治震懾力和效率;依法整治占道經營行為,還路于民;推動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防止因交通事故造成路面長時間擁堵;健全電動車治理、貨車限行等管理機制,完善交通執法依據。通過綜合施策,治亂象、理秩序、順民意、促發展,基本形成安全、有序、暢順的交通秩序。
五、實行海灣大橋免費通行。自2025年7月起,湛江海灣大橋實行車輛免費通行,有效提高大橋車流通行效率,減少市民通勤時間、減輕群眾負擔,提升海東新區與中心城區生產要素流通效率,加快推動湛江城區一體化進程。
六、實施城區道路堵點打通行動。打通銀帆路、政通路、瑞平路等3條“斷頭路”和文昌路(原文東路)、龍汐路、銀苑路等3個城區交通堵點,進一步完善城區交通路網結構,提升城市道路通達性,讓市民出行暢順。
七、提升城區公共交通服務質量。科學布局城區公交線路,新增、優化、調整公交線路50條,推動城區公交運營線路總長度增加100公里以上。置換一批新能源公交車,保障公交線路運力需求。優化公交專用道建設,推動重點線路連續成網,實現專用道閉環運行。
八、實施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開展適齡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免費篩查,為全市5.58萬名適齡婦女提供宮頸癌和乳腺癌免費篩查服務,提高婦女“兩癌”早診早治率。
九、開展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完成1120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消除或減少殘疾人食、宿、行等方面的障礙,改善殘疾人居家生活質量,增進殘疾人民生福祉。
十、開展鶴地水庫碧水護航行動。為保障400萬湛江人民生活飲用水和146萬畝耕地灌溉用水,在鶴地水庫入庫支流河口新建水位調控設施1座,人工濕地17萬平方米,開展植被修復9.1萬平方米;為水庫周邊畜禽散養戶建成糞污處理配套設施700套;實施保水漁業項目,投放鰱魚、鳙魚魚苗約180萬尾;在鶴地水庫庫區范圍新建浮島5000平方米,運行控藻船3艘,建設生態圍隔750米,進一步提升湛江人民“大水缸”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更加優質供水。
十一、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動。升級改造村級生活垃圾收集點2500個,進一步規范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轉運和處理。健全農村人居環境衛生管護機制,以農村環境衛生保潔為抓手,優化保潔員隊伍,全市村莊保潔覆蓋面達100%,實現“村村保潔”。
十二、實行殯葬行業減項降費優服務。落實免除遺體接運、遺體存放、告別廳租用、骨灰寄存、遺體火化、遺體消毒、骨灰盒等七項殯葬基本服務費惠民政策(每宗最高減免1540元),穩妥推進殯葬服務減項降費優服務。創新殯儀機構經營模式,堅持殯儀機構公益屬性,有效打擊“黑中介”問題,全面落實殯儀服務“好差評”機制。規范經營性公墓管理,嚴格落實政府指導價,有效減輕群眾辦喪負擔,切實做到傷心事暖心辦。
現予公告。
湛江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主席團
2025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