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遂溪醒獅的表演形式。
4月7日,一場主題為“非遺傳承·健康同行”的公益宣講活動在湛江市第八小學金城校區熱鬧上演。廣東醫科大學尋港志愿服務隊的大學生志愿者們為該校二年級24班的小學生們帶來了一堂融合湛江本土非遺、中醫養生小知識與急救技能的精彩課堂,通過非遺與醫學知識的雙重載體,以“大手牽小手”的形式,讓價值引領從“單向灌輸”轉向“雙向共鳴”,為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供了鮮活樣本。
講解非遺與現代生活的融合。
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志愿者廖健婷切換著PPT畫面,將雷州石狗的威嚴與傳說、吳川飄色的絢麗多姿、東海人龍舞的磅礴氣勢一一呈現。各種非遺的圖片和視頻讓孩子們目不暇接、驚嘆不已。互動環節中,孩子們在志愿者的引導下,勇敢地講述了自己心中的非遺想法,傳統文化的種子在他們心中悄然生根發芽。“湛江的非遺真有趣,我要和家人分享!”二年級的陳同學滿臉興奮。
講解中醫的起源。
“小小中醫養成記”的養生小課堂上,志愿者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將健康生活的理念植入孩子們的心田。中醫穴位的按揉體驗,讓孩子們通過感官體驗,近距離感受中醫藥的博大精深。
針對小學生可能遭遇的異物卡喉緊急情況,志愿者用生動的語言和示范教會孩子們自救互救的寶貴技能。在志愿者的悉心指導下,孩子們兩兩配對,認真練習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動作要領。
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