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湛江灣實驗室推動科技與產業互促雙強

讓更多“湛江灣技術”走向深海、走向市場

2025-04-13 22:13 來源:湛江云媒 作者:文/記者許翠燕 見習記者陳逸卓 通訊員梁華棟 圖/記者張鋒鋒 李忠

4月10日,海上牧場全產業鏈科技成果招商路演與科技金融對接會在湛江灣實驗室大報告廳舉行。

4月10日,湛江灣實驗室舉行了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簽約及動工、現代化海上牧場建設成果展覽、產品品鑒會、招商路演與科技金融對接會等多項活動。此次活動,是該實驗室近年來科研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推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

堅持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是湛江灣實驗室最鮮明的特色。作為廣東海洋科創主力軍,近年來,湛江灣實驗室錨定產業痛點、難點、堵點展開攻關,在追求科學技術極限突破的同時,積極搭建平臺、創新體制機制,構建有組織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推動技術與產業的精準對接,加速把實驗室里的“硬核技術”化作海上牧場的“產業碩果”。


湛江灣實驗室海上牧場成果展。

搭建“科技T臺”  “高精尖”成果“組團出道”

海上牧場產業鏈的培育離不開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也離不開金融的支持。當天舉辦的海上牧場全產業鏈科技成果招商路演與科技金融對接會,湛江灣實驗室海洋牧場四大板塊十大“高精尖”科研成果集中亮相。

“破解長期困擾行業的‘數據孤島’難題”“打破國外刺身蠔長期壟斷我國高端消費市場格局”“開發可國產化替代的新材料技術”……路演現場,項目團隊依次上臺,用翔實數據推介項目核心技術成果、應用場景、市場前景、融資方案等,秀出“硬核”實力。

刺身級生蠔。

在生態養殖方面,黃油蟹室內環境調控高效培育技術,實現室內高效、高質、高產全年化培育;湛江刺身級生蠔凈化保活流通技術,為湛江生蠔及其他生食海鮮的凈化和保活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廣福1號”湛江紅蠔種苗的繁育和研發,可為高端鮮食蠔和工業蠔(耗油)提供重要的供應原料。

在智慧漁業方面,“滴滴牧場”海上服務體系,通過“海上滴滴”+“無人駕駛”模式,讓投喂效率提升300%,人力成本降低80%;海洋漁業可信數據空間用AI+區塊鏈+邊緣計算,為中國漁業打造“數據保險箱”。

在精深加工方面,打造“養生+零食化”的海洋健康食品,滿足現代消費者對口感+便捷+功能的多重需求。

在海洋能源方面,海洋高溫高壓鉆井新材料、石油領域氣體監測、海洋地球物理探測設備等項目,展現了其在海洋能源開發領域的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強大科研實力。

活動吸引投資機構、銀行、企業代表以及有關專家參加,為項目團隊、科創企業與金融機構搭建對接平臺,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等深度融合,推動創新成果加快轉化落地。

人民銀行湛江市分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天的活動是合作的開始,希望接下來政研金企四方能以培育發展湛江海洋牧場產業鏈為起點,拓展合作領域、擴大合作成果,形成產業、金融攜手共進的良好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路演之前,湛江灣實驗室精心策劃,舉辦海上牧場建設成果展,圖文并茂展示了各項成果的詳細信息;設立“科技海鮮宴”,以黃油蟹、生蠔刺身、章紅魚、海藻的鮮味,讓大家對其“智”造海鮮“心服口服”。從現場人員反饋來看,這套科技招商“組合拳”打得精妙管用。

“湛江刺身級生蠔凈化保活流通技術,可能在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區掀起生蠔養殖的新浪潮,非常期待這一技術的落地。”有專家在路演現場點評道。

“海洋漁業可信數據空間通過大數據,不僅提高漁業養殖效率和精細化水平,也幫助金融保險機構了解養殖環境等真實可靠的信息,促進了產業鏈之間聯動,也促進達成交易。”湛江市委黨校經濟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陳紅文表示。


湛江灣實驗室海上牧場科技成果展上,科技人員展示黃油蟹、刺身級生蠔、海藻等“鮮味”。

擴大“朋友圈”   推動科技與產業“雙向奔赴”

整體轉化率超過60% 、培育周期短18-25天,可全年規模化批量生產……黃油蟹室內環境調控高效培育技術突破了傳統養殖轉化率低、產量低、產量不穩定等難題,具有廣闊的市場化前景。目前,這一技術已成功申請專利,青蟹苗種工廠化培育技術研發基地已動工建設。

“我們希望通過工廠化的養殖方式把產量提升,未來通過養殖技術逐漸把成本降下來,讓這一美味珍饈更加容易出現在老百姓餐桌。”實驗室紅樹林青蟹養殖研究團隊負責人秦蛟介紹,全國各地已有不少養殖端、銷售端投資者上門尋求合作。湛江擁有青蟹賴以棲息的紅樹林濕地資源稟賦,且為傳統養殖大市,未來或可成為黃油蟹主產區。

“科研攻關—中試孵化—產業應用”的全鏈條創新生態,是湛江灣實驗室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轉化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近年來,實驗室充分踐行“科技與產業互促雙強”發展路徑,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有組織的科研”“有組織的轉化”結出豐碩果實。

全球首創、深海重器“湛江灣1號”順利下水,全球首艘智能投喂船投入使用,去年下水的省內最大的海上養殖平臺“恒燚1號”即將實現收魚上市……實驗室一批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為打造“藍色糧倉”注入了強勁動能。

湛江灣實驗室海上牧場科技成果和產業孵化展上展出的海藻張氏江蘺。

設立湛江灣海洋孵化器和海洋科創基金,已引入及孵化公司31家,注冊資金約10億元;吸引江蘇藍水集團落戶湛江,投資25億元建設深遠海養殖裝備產業園;聯合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等行業龍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廣東恒燚海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湛江灣實驗室推動科技與產業“雙向奔赴”的“朋友圈”在不斷擴大。

聯合實驗室是湛江灣實驗室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的方式之一,利用省實驗室的平臺優勢,聯合優勢單位精進創新力量,進一步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落地。活動當天,海洋裝備防腐防污新材料聯合實驗室等2個聯合實驗室揭牌。

“和湛江灣實驗室共建聯合實驗室,我們可以更加貼近深遠海養殖的應用環境。聯合式實驗室將針對海洋防腐防污這一世界難題,致力研究海上平臺養殖裝備的防腐蝕和海下防生物污損的新材料。”東方雨虹先進防水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宋建榮表示,目前聯合實驗室已參與廣東省相關重點研發計劃,研究成果正走出實驗室,走進各種應用場景。

“湛江灣實驗室將充分用好省市給我們創造的發展條件,打造湛江海洋科技整合平臺,聯合國內外的優勢力量,通過組建‘創新聯合體’‘聯合實驗室’等方式,把技術研究放到生產一線,把產業發展需求帶進研究任務,實現產學研用一體化,構建‘朋友圈’,朝著百億級產業集群的目標攜手并進。”湛江灣實驗室負責同志表示。


編輯:林霖
值班主任:蘇碧銀
值班編委:鐘忠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湛江灣實驗室推動科技與產業互促雙強
  • 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舉辦
  • 烏石漁港秩序井然
  • 湛江市福建商會2025年趣味運動會舉行
  • 春日尋芳畫里行
  • 剪枝!防風!減小傷害!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