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千百年前,孟浩然在夢中被鳥鳴喚醒,此后,這清脆靈動的聲音便在一代代詩人的筆下流淌,載著春日蓬勃的朝氣,把春的信息傳遞四方。春日鳥鳴聲聲,是晨曦中奏響的動人樂章。
春日的晨光透過窗紗,鳥兒的歡歌將我喚醒。窗外竹林間,一場熱鬧的音樂會悄然拉開序幕。黃鸝仿佛是大自然欽點的歌者,用清亮的嗓音演繹春天的圓舞曲,那歌聲時而高亢,時而輕快,訴說著對春天的無限熱愛。春風(fēng)拂過,竹葉沙沙響,與鳥鳴聲應(yīng)和,編織出一曲純凈清透的春之曲。
我仿佛置身于西湖邊“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情境中,又仿佛漫步在“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的成都浣花溪旁。風(fēng)兒從紗窗擠進來,隱隱傳來順河香那熟悉而甜潤的氣息。黃鸝的啼唱如同春日使者,引得百鳥和鳴,回蕩在春日的天空。
春日鳥鳴聲聲,是傳遞祝福的歡快音符。“喳喳喳——喳喳喳”,喜鵲登場了。在乍暖還寒的日子里,它們見證了“風(fēng)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的壯麗景色。春梅在飛雪中吐露清香,喜鵲棲于梅枝之上,嘰嘰喳喳,為人間傳遞“喜上眉梢”的訊息。“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花香濃郁,田野的麥苗也在春風(fēng)中拔節(jié)成長,預(yù)示著又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
春日鳥鳴聲聲,譜寫出春的悠揚旋律。燕子輕盈的身姿在嫩藍的天空中穿梭,剪刀似的尾巴裁剪出柳枝上一個個綠色的音符,“嘰——嘰”的呢喃響起,喚出了“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畫卷。它們時而貼著水面低飛,時而駐足于電線桿上,忙著銜泥筑巢,為春天增添一抹靈動的色彩。
春日鳥鳴聲聲,藏著詩人的淺吟低唱。不知名的小鳥用口哨音輕聲吟唱,那悠揚的旋律,如潺潺溪水,又似女中音淺訴李清照“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的細膩情思。仲春時節(jié),春雨輕灑,海棠花瓣隨風(fēng)而落,新葉在落花滋養(yǎng)下悄然生長。花開花謝之間,吟誦著“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悠遠意境。
春日鳥鳴聲聲,是對春日盛景的激昂贊歌。細密春雨中,百靈鳥在原野上空翱翔,俯瞰大地漸次染綠,桃花灼灼,柳絲輕垂,油菜金黃……它的歌聲婉轉(zhuǎn)悅耳,充滿生機,訴說著王維筆下“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的旖旎春光,讓這多彩的春天充滿了節(jié)奏。
春日鳥鳴聲聲,是渲染春韻的和聲交響。畫眉鳥穿梭于山林之間,歌聲清亮悠揚,與風(fēng)聲、樹葉聲交織,重現(xiàn)了歐陽修筆下“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的斑斕景象。每一聲啼叫都飽含對春的熱愛,成為春日山林中最動聽的旋律。
春日鳥鳴聲聲,是催促春耕的奮進號角。布谷鳥“布谷——布谷”地呼喚,仿佛在吟誦翁卷的詩句:“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呼喚催促著農(nóng)人們踏上田間,挽起褲腳,扶著犁耙,趕著耕牛,在潤澤的土地上播種希望。一壟壟田畦是他們辛勞繪出的五線譜,一個個忙碌的身影,是春耕交響樂中跳躍的音符,奏響希望的華章。
春日鳥鳴聲聲,歌唱著“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微妙春意;吟誦著“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詩情畫意;回響著“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熱烈奔放。最是一年春好處,讓我們奔赴自然,去聆聽春鳥的交響樂,在那一聲聲啼鳴中,擁抱春日的生機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