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市第八小學一教室內鼓點鏗鏘,獅影躍動,一場“非遺融入生活·習慣傳承之美”綜合課程暨“家長講座進教室”活動正在開展,孩子們化身“小獅子”,通過音樂律動、非遺探源、動作研習等環節,沉浸式體驗舞獅文化的魅力,感受傳統技藝與習慣養成的融合之美。
“咚!咚!鏘!”活動開始,《獅王進行曲》的節奏響徹教室,孩子們踏著歡快鼓點蹦跳入場,在老師引導下昂首挺胸,瞪圓雙眼,模仿獅子威風凜凜的神態。隨后,家長代表通過PPT圖文與《舞獅》紀錄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們講述“舞獅”的來源。從漢代“象人”到唐代宮廷獅舞,從驅邪納福的民間信仰到列入國家級非遺的文化瑰寶,孩子們在“獅頭”道具的傳遞觸摸中感知歷史溫度。
“馬步扎穩,獅頭隨鼓點‘探、拋、跳’!”大屏播放專業舞獅視頻后,家長分解示范“碎步疾行”“三拋獅步”等動作。孩子們兩兩結對練習,隨鼓聲節奏跳轉騰挪,經過磨合,孩子們學會了聽音樂節奏舞獅子的本領。
活動將非遺項目融入“行為習慣養成”課程,通過“課堂學文化+家長進教室”模式,以“親子共學”打破非遺傳承壁壘,讓學生在文化浸潤中學習了舞獅的起源、歷史和相關非遺文化,也通過合作表演,培養了團隊協作能力。
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