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精想吃唐僧肉,幽幽飄來一句:“高端的食材,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準備大打出手,放狠話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妖精報仇從早到晚”……最近,幾段不尋常的京劇表演在短視頻走紅,又喜歡又驚訝于戲曲竟能如此表現的網友紛紛調侃:“我現在需要一個比‘禮崩樂壞’更嚴重的詞。”
王夢婷出演京劇《盜魂鈴》。
這些片段出自日前于長安大戲院上演的經典劇目《盜魂鈴》,對劇中主演、北京京劇院優秀青年荀派花旦演員王夢婷而言,傳統戲曲的這次“出圈”并非預料之外,而在設想之中。
大膽創新并非任意妄為
戲曲的創新可以任意無拘嗎?王夢婷給出的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早在譚鑫培大師把《盜魂鈴》帶上舞臺給慈禧太后看時,這出戲就是玩笑戲。”她介紹,《盜魂鈴》娛樂性極強,反串是一大看點,需要演員掌握多個流派、多個劇種的唱法,反串并致敬四大名旦、六大須生已經成為基本的保留環節,再加上演員的才藝展示,難度很高,因此在當代京劇舞臺上較為少見。幾個月前,在北京京劇院跨年晚會上,王夢婷帶《盜魂鈴》登臺,一句“高端的食材,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語出驚人,博得現場和網上觀眾一片叫好。
王夢婷在排練中。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白繼開攝
“京劇是一門包羅萬象的藝術,有傳統戲,有新編戲,也有玩笑戲。對傳承百年的經典,我們一定要有敬畏,而玩笑戲的形式能承載很多當代觀眾喜聞樂見的內容。”王夢婷的“大膽”并非任意妄為,這些年,北京京劇院堅持為京劇藝術的守正創新提供“傳統為體、創新為用”的創作環境,“《盜魂鈴》本身是一部有什么能耐就拿出來的作品,演出前,我們請前輩藝術家和劇院藝術委員會專家對內容進行了審核把關,它的骨子里仍然保留著京劇的傳統精髓。”
發揚京劇本身的巨大魅力
這次亮相長安大戲院,《盜魂鈴》保留了傳統喜劇框架,并對劇情進行了進一步的完整化處理。《盜魂鈴》雖采用女妖和豬八戒的人設,但實際上與《西游記》原著無關,為了讓故事更加圓滿,創作團隊深入挖掘了《西游記》中寶象國三公主百花羞與黃袍怪的故事情節,為劇中的“盜鈴”行為賦予合理的前因后果,讓整體的敘事邏輯更加清晰。
《盜魂鈴》劇照
王夢婷一人分飾兩角——前半場,百花羞公主需以青衣應工,穩重貴氣;后半場,女妖金鈴大仙則回歸花旦本工,活潑俏皮。在兩者的轉換間,作為荀派傳承人的王夢婷踐行著荀慧生先生“演人別演行”的藝術理念,百花羞公主雖以端莊示人,但經過荀派特有的編腔處理,別有一番靈動鮮活。此外,王夢婷還要在臺上演繹四大名旦的唱腔,以及李派老旦、麒派老生的經典段落。為了吃透李派唱腔的蒼勁韻味,她反復鉆研李多奎的錄音和李鳴巖的唱腔,并特地請教李鳴巖的親傳弟子康靜,而這番下了苦功的練習,讓她的表演收獲了連連肯定。
貼近當代觀眾出圈爆火
在留存并發揚京劇魅力的基礎上,這一版《盜魂鈴》之所以出圈,離不開那些層出不窮的貼近當代觀眾的巧妙橋段:馬派老生名家朱強飾演的豬八戒與金鈴大仙共舞,板胡拉出一曲《一步之遙》,伴著“塞納河畔喝豆汁兒”般的弦音,兩人跳了一段風情婉轉的探戈;相聲大師馬三立的經典段子《所答非所問》也被搬上了舞臺,說得有模有樣。“從去年開始,每一句臺詞、每一段表演,我們都結合當下的語境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這一版《盜魂鈴》不是短時間內一蹴而就的作品。”王夢婷并不意外大家如此喜愛這樣好看又有趣的京劇,“京劇作為舞臺藝術,需要與觀眾建立互動關系,即時的情感交流是劇場藝術不可替代的魅力所在。”接下來,《盜魂鈴》計劃走出北京開展巡演,在一些合適的節日節點與更多觀眾見面。
朱強(右)與王夢婷。
回憶整個排練過程,作為青年一代,王夢婷感謝前輩的幫助,比如,特邀助陣的朱強不僅不會限制她的表演發揮,還幫助許多靈感落地出彩,那段過目難忘的《一步之遙》里,其實真正擅長跳探戈舞的不是王夢婷,而是朱強。“與前輩藝術家同臺,他們會帶動你在舞臺上實現更大的進步,讓年輕演員在火候、節奏把控等方面獲益良多。”王夢婷說。《盜魂鈴》生動詮釋了京劇“一棵菜”的精神:當不同流派、不同代際的藝術家相遇,傳統藝術的生命力便在一招一式的薪火相傳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