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湛江與海口正式簽署信用建設戰略合作協議。這是繼長三角、京津冀信用協同后,全國首個以海峽經濟帶為核心的信用協同創新實踐,標志著粵瓊兩地邁入“信用互聯、發展共贏”的新階段。(據5月21日《湛江日報》)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是社會有序運轉的重要保障。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推進的當下,信用協同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湛江與海口此次攜手,以海峽經濟帶為核心開展信用協同創新實踐,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相信能夠探索出信用建設的新路徑,也相信這種基于信用的區域協同能夠助力提升區域治理效能。
應該說,一個地區信用環境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其吸引力和發展潛力。湛江與海口的信用合作,正是基于對區域協同發展的深刻理解。兩地在地理上的緊密相連,無論是人流、物流還是資金流,都需要信用這一紐帶來保障順暢流通。因此,建立跨區域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不僅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還能為兩地企業創造更加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但是,我們也看到,一段時間以來信用協同建設面臨不少挑戰。地區之間存在信息壁壘,導致信用資源無法有效整合;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尚不完善,難以形成強有力的約束力。在這種背景下,湛江與海口通過信用協同合作,推動市場主體信用信息互認共享,以及自然人信用信息互通共用,無疑是一種有益探索。
我們可以看到此次信用協同實踐的不少亮點。一方面,更加突出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協議中提到的多項具體措施,如跨區域正向激勵、聯合懲戒等。守信激勵能夠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而失信懲戒則能有效遏制不良行為的發生。兩者相輔相成,構成信用體系的核心支柱。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全民參與的重要性。協議中特別強調聯合開展信用宣傳活動,并推廣優秀案例的做法,這無疑是對公眾認知的一種引導。只有當每個人都認識到誠信的價值,才能真正構建起全社會的誠信文化氛圍;只有各行各業齊心協力,才能形成強大的合力,推動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向前發展,帶動整個區域經濟活力的提升。
在長三角、京津冀信用協同之后,“湛海經驗”開辟以海峽經濟帶為核心的新路徑。不同于平原地區的地理條件,瓊州海峽的天然阻隔讓信用協同面臨更多挑戰,但也倒逼出更具突破性的解決方案。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湛海兩地的信用環境將會變得更加成熟和完善,也將成為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的一劑良方。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