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6月20日晚,“風從老街來·和美之聲”暨湛江“開心廣場”文化惠民活動在赤坎老街大昌商行老街戲社舉行。
當專業合唱團的歌聲穿透赤坎老街的騎樓磚墻,“風從老街來·和美之聲”暨湛江“開心廣場”文化惠民活動以創新姿態,為城市文化建設提供了新思路。這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恰似一股清新的海風,吹進了市民的心田,更吹活了湛江這座城市的文化脈絡。
此次活動最亮眼之處,在于將合唱的舞臺搬到了老街。赤坎老街承載著湛江的歷史記憶,古埠騎樓、斑駁磚墻,每一處都訴說著歲月的故事。而專業合唱團的展演,以老街為天然舞臺,讓原本只在音樂廳中才能欣賞到的歌聲,走進了尋常百姓的生活場景。當優美的歌聲回蕩在老街上,與街邊小店的議價聲、居民游客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交響。“老街”與“新聲”的碰撞,本質是歷史肌理與藝術表達的互相成就——老街讓歌聲自帶歲月混響;歌聲使老街充滿生活質感;而兩者的融合互動“Buff疊滿”,最終成了市民游客記憶深處的“小確幸”。這足以說明,文化惠民要讓藝術真正“接地氣”,讓市民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就能感受到藝術的魅力。
老街添新聲,更帶來了“網紅打卡點”轉變為“文化新地標”的契機。老街因“隱秘的角落”而走紅網絡,但近年逐漸從現象級網紅打卡點,蝶變為靠獨特城市文化吸引游客的目的地。通過文化活動的舉辦,老街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被重新挖掘和展現。藝術與歷史在這里相互碰撞、相互交融,讓老街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時,這也為湛江文化名片的打造與傳播提供了更為有力的支撐。若想讓“老街新聲”成為爆款,我們必須在內容創作上注入本土基因:可聯合湛江文藝工作者,以老街故事、商埠文化為素材創作組歌,如《騎樓往事》《古埠回聲》等,讓老街合唱團唱響屬于老街自己的歌。當原創音樂與歷史場景形成記憶綁定,便能產生“聽見歌聲就想起老街”的傳播效應。
借老街流量打造文化爆款,關鍵在“以場景聚人氣,以內容鑄品牌”。老街天然的文旅吸引力為文化活動奠定流量基礎,圍繞“老街的歌聲”打造爆款大有可為。比如,根據老街歷史開發沉浸式“音樂劇場”,結合老街建筑風貌開發主題沉浸式實景演出,通過多幕音樂劇形式串聯故事線。其次,開發“老街聲音地圖”,游客掃碼即可聆聽不同街區對應的歷史音頻,如舊碼頭的貨輪汽笛聲、水井頭前的粵劇唱段,并可在指定點位錄制自己的合唱片段上傳至云端,形成可收藏留念的專屬老街聲音檔案。最后,還可通過互動教學工坊、市民合唱擂臺等活動,推出“老街歌者”養成計劃,在社交媒體上發起“湛江老街奇遇記”等話題挑戰,鼓勵游客參與到合唱中來,并拍攝創意短視頻。
當老街不僅是拍照打卡的背景板,還成為可聆聽、可合唱、可傳播的文化場域,“老街新聲”便有了爆款出圈的可能。這不僅能讓湛江文化名片更具辨識度,更能為城市文化惠民探索出“以藝術激活歷史,以創意留住人心”的可持續路徑。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