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央視報道湛江向海而興的“致富密碼”

2025-06-24 08:05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記者張永幸

海馬、龍躉如何養殖?潮汐間趕海能挖到什么寶藏?日前,央視《鄉村振興中國行》節目組走進湛江,解開向海而興的“致富密碼”。

節目截圖

“黃金海馬”是如何養成的?

在雷州紀家鎮豪郎村幾片看似空蕩的水塘里,養殖著一種特殊的水蚤,專門用來投喂“挑食”的線紋海馬,兩三個月大的海馬體重是出生時的數百倍,6個月大時便發育成熟,其身體因攝入的食量不同,呈現出多種色彩。

進入求偶期后,部分海馬為了吸引異性,還會主動變色,雌海馬選擇配偶成功之后,會將卵子產到雄海馬的育兒囊中,受精卵會在育兒囊中孵化,3周左右就可以排出體外。

小小的海馬,不但能作為觀賞動物活體出售,曬干后還能做成散結消腫的滋補藥膳,在東南沿海極為盛行。如今豪郎村的海馬養殖合作社一年繁育海馬數量超120萬尾,各規格海馬干品產量1200千克,產值600萬元,帶動本村30多名村民實現就業。

“海中千層糕”渾身是寶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東海島上養殖的石斑魚有10多種,龍躉因為個頭大、經濟價值高,近年來備受村民推崇。

龍躉魚作為深海獵食者,最大可以長到幾百千克,體形碩大的龍躉魚渾身都是寶,制成魚皮凍、魚頭湯、金湯魚餃,風味一絕。

伴隨著龍躉養殖規模越來越大,一種被譽為“海中千層糕”的魚,接過了海產的接力棒。馬友魚的內臟占身體比例小,沒有小刺,脂肪含量高,烹熟后脂肪會凝固,將魚肉分隔開,形成漂亮的分層,因此馬友魚有“海中千層糕”的美譽。

除了鮮食,馬友魚還可以借助海風與煦暖的陽光,風干魚肉中的水分緩慢蒸發,讓稍縱即逝的鮮美得以長久保留。風干后的馬友魚每千克的價格接近百元,成為當地村民的又一重要收入。借助海水養殖的天然優勢,東海島村民不斷尋找產業突破口,更新迭代特色魚類,從而增收致富。

潮汐間的文旅經濟

潮漲出海、潮落趕海,是漁民傳統的生活技能,凝聚著漁家人世代相傳的智慧。如今這項古老的傳統,正以全新的方式延續著它的生命力,讓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都能感受到大海最慷慨的饋贈。

八爪魚、面包蟹、海參……在這些沾滿泥沙的小手里,握著的不僅是美味的午餐,還有一顆顆被大海喚醒的好奇心。大海的饋贈遠不只是趕海的樂趣,當潮水漸漸上漲,出海捕魚成為游客的另一種新奇體驗,同時也為漁民們提供了新的收入方式。

如今游客自撈自烹的體驗項目,直接帶動了足榮村10多家特色漁家樂,創造了30多個本地就業崗位。足榮村還打造雷派風格建筑群,開展非遺研學活動,讓游客體驗制作雷州蒲編等手工藝品,如今足榮村通過文旅體驗和研學,每年吸引的游客可達10萬人次。

流沙人的珍珠產業

覃斗鎮流沙村周邊的海域鹽度適中、風浪小,海水常年在15攝氏度到30攝氏度之間,浮游生物豐富,使得馬氏珠母貝孕育出來的流沙南珠品質優良。

返鄉創業的何德邊2016年回到家鄉,從事珍珠的開發與創新,經過多年的摸索研究出來不少新品種,甚至還有童話般的“夜明珠”。而每一種不同顏色和造型的珍珠,都是由淡水珍珠貝殼打磨出的珠核,通過各種加工后植入母貝孕育出來。

從滄海到珠光,流沙人用多年的堅守讓南珠重煥生機,村民不斷研發改進養殖的方式,將各式珍珠加工成飾品,還將貝殼做成紐扣,珠貝肉也開發出多款菜品,成為餐桌上的美味,把珍珠產業的經濟價值最大化。2024年,流沙村的珍珠產量已超過1000千克,綜合產值達到5億元。

編輯:王聞聞
值班主任:莫松萌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央視報道湛江向海而興的“致富密碼”
  • 湛江南藥煥活力
  • 雷州引種荔枝優良品種“仙進奉”喜獲成功
  • 廣東文理職院2025屆畢業季:學子整裝啟程 師者傳情寄囑
  • 湛江原創童謠《調順網龍謠》奏響文化傳承新樂章
  • 徐聞邁陳鎮:在北緯20°打造“早熟荔枝”特色小鎮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