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病痛常是不速之客。三年前那個深秋,我旅居兼尋醫至北京,在地壇公園的銀杏樹下拾起那本《病隙碎筆》時,尚不知這本舊書會成為照亮我漫長病途的燈塔。
書頁間夾著一張泛黃的銀杏葉,葉脈間依稀可見鉛筆勾勒的“地壇”二字。翻開內頁,無數折痕與批注見證著前主人的閱讀軌跡。在第三章空白處,有人用顫抖的字跡寫下:“視他人之疑目如盞盞鬼火,大膽去走你的夜路。”字跡深淺不一,像是分多次完成。
這句話在我后來的病途中反復浮現。記得初二那年的體育會考,跑道上的我瘦小得像片飄零的落葉。同學們的嘲笑聲此起彼伏,他們的目光如冰錐刺骨,唾沫星子像酸雨般腐蝕著我的自尊。烈日下,我的影子蜷成一團,仿佛也在嘲笑我的無能。
在快要放棄時,書包里的《病隙碎筆》突然變得異常沉重。我仿佛看見史鐵生坐在輪椅上,在醫院的走廊里對我微笑。他說:“知道嗎?我用了十五年才接受輪椅,又用了十年才明白,真正的牢籠從來不是輪椅。”他的聲音和書頁間那個批注者的字跡一樣,帶著歷經滄桑后的平靜。
回家后,我在書里發現更多秘密。某頁夾著半張病歷,日期是1998年,上面記錄著“下肢肌力0級”的診斷。書末空白頁有首詩:“地壇的銀杏又黃了/輪椅碾過落葉的脆響/是我活著的證明”。我突然明白,這本書的前主人,或許和鐵生先生一樣,也是個尋找光明的人。
如今,每當我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就會翻開這本書。那些泛黃的批注像是一劑良藥,漸漸地,我學會在病痛中尋找力量,就像鐵生先生說的:“生命不是等待暴風雨過去,而是學會在雨中跳舞。”
上個冬天,我重返地壇。銀杏葉落盡的枝丫在藍天下勾勒出倔強的線條。我把讀完的《病隙碎筆》放回長椅,在扉頁添上新批注:“感謝兩位素未謀面的老師,你們的文字與批注,是最溫暖的藥。”
人生這場征途,我們都在尋找自己的藥方。有人從文字中獲取力量,有人在批注里傳遞希望。而真正的治愈,或許就藏在這生生不息的傳承之中。
點評: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和獨特的視角,將個人病痛經歷與閱讀體驗巧妙結合,展現了在困境中尋找光明的精神歷程。文章結構清晰,語言富有感染力,展現了作者優秀的文學感悟力和思想深度。
指導老師:劉賢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