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環海的調順島上,湛江文化中心正以“碧海游龍”的雄姿展露真容。這座總建筑面積9.2萬平方米的文化綜合體,歷經三年匠心打磨,即將揭開神秘面紗。記者近日走進湛江文化中心,從40米挑高的聲學穹頂到270度空中觀景長廊,層層解碼這座港城新地標的內部構造密碼。
坐落在赤坎調順島的湛江文化中心,是華僑城歡樂海灣項目的核心配套。自西向東依次排列的450座多功能劇場、1500座大劇院、專題博物館及美術館,總建筑面積達9.2萬平方米。從空中俯瞰,三館建筑如起伏擺動的龍脊,深淺不一的三角形鋁板與玻璃漸變外立面,隨建筑體量變化形成流暢韻律,完美詮釋“碧海游龍”的設計理念。
踏入多功能劇場,40米挑高的穹頂如倒扣的海螺殼般震撼。深灰色GRG吸聲材料覆以藝術漆,紋理如海浪翻涌,呼應濱海特色。450個可伸縮座椅沿看臺排布,可拆卸舞臺通過液壓系統能快速轉換為T型臺或下沉式樂池。3500k洗墻燈與定制線性燈交織,智能控制系統可模擬晝夜光影變幻。
1500座的大劇院內,22米層高的空間通過三層錯落式設計實現無遮擋視野。近8個標準籃球場大小的主舞臺搭配樂池、雙側舞臺和后舞臺,構成“一主三輔”表演矩陣。陣列式音箱隱藏于吊頂,能切換12種聲場模式,為歌劇、舞劇等世界頂級演出筑牢硬件根基。
走進博物館與美術館,共享圓形中庭與旋轉坡道構成的立體空間,將1-3層美術館與4-5層博物館有機串聯。頂部玻璃天窗引入自然光,可調節人工照明暗藏展墻凹槽,磁吸式展架系統滿足多元布展需求。館外“飛天梯”直達四層270度空中觀景長廊,400米長的環形平臺可360度俯瞰湛江灣海景。
同時三個場館之間設計了寬度超過50米的首層開放廣場,可滿足市民及游客豐富多樣的活動需求。地下560個智能停車位配備雙出入口與智能閘機系統,充分滿足市民出行需求。全館覆蓋的新風與抽排風系統,結合室內外生態設計,營造健康舒適的公共空間。
作為湛江華僑城歡樂海灣項目的核心板塊,湛江文化中心與718畝綜合體業態形成協同——毗鄰的文化創意街區、臨海書城、超高層地標塔樓及高端商業集群,共同構建“文化藝術+商業旅游+生活居住”的多元生態圈。未來這里不僅是市民感受交響樂、畫展等高雅藝術的殿堂,更將成為輻射粵西的文化旅游打卡地,通過“文化引流-商業反哺-城市增值”的模式,推動湛江從“濱海城市”向“文化名城”跨越升級。當它正式揭開面紗,這座融合濱海氣質與藝術匠心的地標,將為港城奏響文化振興的嶄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