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兆慶村。
仲夏七月,清晨的硇洲島上,霞光穿透古榕樹的縫隙,灑在兆慶村新鋪的瀝青路上。73歲的譚伯彎腰修剪著門前花圃,幾個孩童拎著竹籃幫忙撿拾落葉,不遠處蓮花池畔傳來陣陣笑語……這座曾因青壯年外流而沉寂的海島村莊,如今正以全員參與的生動圖景,詮釋著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村民打掃衛生。
在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硇洲鎮南港村委會兆慶村,一幅全民共建美麗鄉村的生動圖景正在徐徐展開——每周,總能看到兩戶村民主動拿起掃帚、扛起鋤頭,穿梭在村場公共區域與小花園中,認真清理垃圾、修剪花草;每月的衛生日,全村老少更是紛紛走出家門,有的清掃街道,有的疏通溝渠,有的搬運雜物,齊心協力為村莊“梳妝打扮”。村民們嚴格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將自家房前屋后打理得井井有條,處處彰顯著對村莊環境的珍視。
兆慶村靚麗整潔的村容村貌。
這份積極主動,源于村民們對村莊發展的高度認同。曾經的兆慶村,因青壯年多外出謀生,村內基礎建設滯后,道路泥濘難行,村口池塘雜草叢生,污水橫流,村容村貌破舊不堪。但隨著硇洲鎮“百千萬工程”的深入推進,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兆慶村迎來了蛻變的契機——占地7200平方米的蓮花生態池從無到有,蓮花在池中搖曳生姿;6200余平方米的古樹公園建成后,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4900平方米的村內道路完成“白改黑”,平坦寬闊的路面讓出行更加便捷;污水管網實現全覆蓋,道路沿線風貌得到提升改造,曾經破舊的村莊搖身一變,成為了令人向往的美麗鄉村。
環境改善不易,保持成果更難。為了推動人居環境建設持續向好,硇洲鎮在兆慶村積極探索創新治理模式。黨員“巷長制”的推行,讓黨員干部下沉到街巷一線,成為小巷管家。他們不僅負責街巷的日常巡查管理,還主動傾聽村民訴求,及時解決基礎設施維修、鄰里矛盾調解等問題,成為連接群眾與村委的堅實橋梁。積分超市的落地,則充分調動了村民參與村莊治理的積極性,村民通過參與衛生勞動、志愿服務、為村莊發展建言獻策等方式賺取積分,憑積分兌換生活用品,真正實現了從“要我參與”到“我要參與”的轉變。
兆慶村風景秀美。
為了發動群眾共同維護“百千萬工程”建設成果,兆慶村村干部譚來輔帶領村民代表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面對部分對人居環境整治不理解的村民,譚來輔耐心解釋:“以前,兆慶村道路沒有硬底化,環境也不好,是政府出資投了錢,將村莊建成了花園,村里環境煥然一新,如果我們沒有管護好,那不僅浪費了政府的一片苦心,自己住得也不舒服。”這番樸實的話語,說到了村民心坎里,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加入到維護村莊環境的隊伍中。
對于常年外出打工、移居島外的村戶,留守村民們主動承擔起更多責任,毫無怨言。大家明白,正是全體村民的團結協作,才讓村莊有了如今的模樣。在這種濃厚的共建氛圍下,兆慶村從曾經破舊落后的小村莊,蝶變為干凈整潔、風景秀美的人居環境示范村,成為硇洲鎮“百千萬工程”建設的標桿。
而兆慶村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百千萬工程”只是硇洲鎮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硇洲鎮多舉措推動,鼓勵群眾參與“百千萬工程”建設,就在7月3日下午,硇洲鎮組織召開“人人動手,共建美麗家園”人居環境大整治動員部署會,進一步推廣南港村委會兆慶村的經驗做法,通過層層傳達與深入剖析,為全鎮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指明方向、明確標準。
孟崗村掛點干部、“兩委”干部和村民一起開展人居環境整治。
按照工作部署,硇洲鎮全體掛點干部、村(居)“兩委”干部迅速行動,利用晚上、周末等閑暇時間下沉到群眾家里,將《人人動手,共建美麗家園——致廣大島民朋友們的一封信》送到每一戶村民手中;村民群眾積極響應,走出家門,前往村內廣場、小公園踴躍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動員會,參與熱情持續高漲,為整治行動凝聚起強大合力;鎮掛點干部、“兩委”干部與村民群眾并肩作戰,共同投身村內人居環境大整治,真正踐行“人人動手、全民參與”的理念,攜手繪就美麗硇洲的嶄新畫卷。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浪潮中,如何喚醒群眾參與鄉村建設的熱情,激活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是各地探索的重要課題。硇洲鎮給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以“百千萬工程”為抓手,發動群眾共建美麗家園。南港村委會兆慶村的成功實踐,村民們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識投身鄉村建設,將昔日破舊的小村莊打造成人居環境示范樣板,其經驗正引領全鎮邁向全域振興的新征程。硇洲鎮將以兆慶村為榜樣,繼續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激發更多村莊的發展活力,讓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在這片土地上綻放出更加絢爛的色彩,為村民帶來更多的幸福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