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湛江灣實驗室成功通過甲級漁業船舶設計資質現場評審并獲得資質認證。該資質的取得,不僅標志著湛江灣實驗室在海洋高端裝備研發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更為承接外部業務構筑起核心資質壁壘,為深遠海養殖裝備關鍵技術攻關奠定了堅實基礎。
按照《船舶設計單位設計條件基本要求及評價方法》(CB/T2999-2020)中對甲級漁業船舶設計資質評審要求,專家組從“基礎條件要求”“專業技術人員要求”“管理要求”以及“技術裝備和應用要求”四個方面,通過資料審核、問詢答疑和現場核查等方式對湛江灣實驗室的漁業船舶設計能力進行了全方位評估。湛江灣實驗室憑借自主研發的“湛江灣1號”“海塔1號”等系列養殖平臺的成功案例,以及在技術人才、軟件應用、技術裝備等方面的突出優勢,最終以高分通過認證。專家組一致認定,湛江灣實驗室具備甲級漁業船舶設計能力。
從今年3月14日正式向廣東省船舶工業協會啟動申報,湛江灣實驗室僅用3個月時間便取得該資質。這得益于實驗室深厚的技術積累與系列創新成果。
日前相繼下水的“湛江灣1號”“灣區伶仃號”是目前廣東規模最大、智能化領先的養殖平臺,適用于南海千米乃至萬米水深的全海域養殖,極大拓寬深遠海養殖的生產空間,將為我國漁業養殖行業實現工業化和規模化養殖轉型升級提供范本。半潛式矩形可移動養殖平臺“恒燚1號”、全潛坐底式大型智能平臺“深藍2號”系列、坐底式網箱“財金萬澤豐海上糧倉壹號”系列等養殖平臺也備受行業內的關注。
目前,湛江灣實驗室自主設計的8座大型深遠海養殖裝備已陸續交付使用,總計養殖水體60萬立方,在養殖裝備領域累計形成研發專利130余項,孵化企業2家,項目每年可形成產值近5億元。
此外,為了破解深遠海養殖產業鏈配套短板,湛江灣實驗室也在研發多型關鍵輔助船舶及裝置,共同構建起深遠海工業化養殖的完整配套保障體系。
接下來,湛江灣實驗室將以漁業船舶設計甲級資質為全新起點,加速突破深遠海養殖裝備關鍵技術瓶頸,為海洋強國建設與藍色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硬核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