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道游擊隊》劇照 記者 方非 攝
鋼軌蜿蜒,硝煙彌漫,火車隆隆向前,隨之浮現的“鐵道游擊隊”的醒目字樣喚醒了魯南鐵道上那段熱血沸騰的抗戰傳奇。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昨晚,國家大劇院與北京舞蹈學院聯合制作的新版經典民族舞劇《鐵道游擊隊》在國家大劇院迎來首演。
紅色經典《鐵道游擊隊》家喻戶曉,講述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山東魯南地區一支由鐵路工人、農民等普通百姓組成的游擊隊伍以微山湖為主要根據地,與日本侵略者展開英勇斗爭的故事。2010年,原總政歌舞團創排舞劇《鐵道游擊隊》,憑借激昂動人的音樂、戲劇張力十足的舞蹈編排和深刻的家國情懷,成為當時頗受贊譽的舞臺精品。時隔15年,新版舞劇《鐵道游擊隊》在集結2010版主創音樂總監趙季平、編劇趙大鳴、作曲趙麟的基礎上,加入總編導田露、視覺總監任冬生等一線藝術家,組建新的創作團隊,為經典故事賦予當代的審美表達。
大幕拉開,極度困苦的百姓在鐵道上冒死爭搶日軍物資,槍聲響起,鮮血四濺。日寇的鐵蹄無情踐踏,鄉親們扭曲的軀體凝成無聲卻痛苦的吶喊。人群中,抗爭的身影開始屹立,李正、劉洪、王強等為首的鐵道游擊隊依靠群眾的深厚根基,以微山湖為根據地,在列車飛馳的鐵道上與侵略者展開生死較量。緊張的音樂節奏、精細的舞臺調度交織出強烈的懸念和動感,在“夜襲洋行”一段,可旋轉的箱盒般日式建筑立在舞臺中心,舞者繞行周圍,配合光影的精細變幻,呈現出宛若環拍鏡頭的視覺效果;“智打票車”舞段中,車廂實景不動,快速流過的多媒體影像卻讓列車“風馳電掣”。
“我們采用極簡與現代影像結合的視覺體系,打造動態舞美。”任冬生說,《鐵道游擊隊》的視覺敘事可用“鋼與血”概括,“鋼”既指鐵道元素,也象征游擊隊員們鋼鐵般的意志;“血”代表著為國捐軀的熱血與使命。與凝練冷峻的舞臺表達相映襯,趙麟在音樂中著重凸顯緊張激烈的氛圍,同時,琵琶、墜胡等特色樂器與管弦樂隊對話,山東民間音樂的韻味深刻地融入現代和聲與配器之中,《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等深入人心的旋律也不時回響。
“我們在山東地區民間藝術中汲取、提煉了獨特的韻味。”田露把鮮活的地域文化視作創作的沃土。新版《鐵道游擊隊》著重吸收了山東膠州、鼓子、海陽等地的秧歌素材,對特有的動勢、動態進行了藝術轉化。國家大劇院BDA青年舞團與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系的舞者,用堅毅有力的肢體舞動出抗戰的慘烈與斗爭的智慧,前赴后繼的血肉之軀撲倒在戰火中,但必勝的信念永不屈服。
據悉,新版舞劇《鐵道游擊隊》將持續演出至11月30日。呂科鏑、李晨賽、姚亮以及王盛熙、馮敬雅、石仁琦各自領銜的兩組演員陣容將交替登臺。(記者高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