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上午,中國海油湛江分公司賽場,職工組多級泵檢修打表對中調試的競技現場。
11月27日,2025年廣東省海洋經濟職業技能大賽中國海油湛江分公司賽區迎來收官之戰。作為全省海洋經濟領域高規格技能競技的重要平臺,這里不僅上演了選手們技藝精湛的“硬核”對決,更彰顯了廣東省夯實海洋人才基石、向海圖強的決心與實力。
11月27日上午,中國海油湛江分公司賽場,學生組的液壓傳動設計及安裝調試的競技現場。
實戰淬煉:在“模擬戰場”鍛造深海運維硬實力
海洋油氣開發環境復雜,裝備與儀器的穩定運行是安全生產的“生命線”。本次大賽緊扣這一需求,設置海洋油氣裝備維修技術與海洋油氣生產儀器儀表維修技術兩大核心項目,將賽場變為“模擬戰場”,全方位檢驗選手的實戰能力。
在海洋油氣裝備維修技術項目賽場,選手們圍繞多級泵展開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檢修實戰。從快速打開工具箱進行初步檢測,到精準定位故障零件并完成維修、復裝,每一步操作都高度還原海上作業的真實場景。“設置這樣的賽題,就是為了鍛煉技能選手在海上突發狀況下獨立檢修裝備、保障設備正常運轉的能力。”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海上油氣開采常面臨設備突發故障,維修人員需具備“快速診斷—精準修復—穩定復裝”的全流程能力,這一項目正是對一線維修人員綜合素養的直接檢驗。
如果說裝備維修是“體力+經驗”的雙重考驗,那么海洋油氣生產儀器儀表維修技術項目則更像一場“腦力+技術”的智慧博弈。該項目覆蓋差壓變送器校驗、PLC控制系統綜合實操、DCS編程仿真三大核心模塊——這三類設備是海洋油氣田、電站(火電、核電等)生產控制的“神經中樞”,其穩定運行直接關系到生產效率與安全。
“我們這次檢驗的差壓變送器校驗、PLC、DCS實操,在海洋經濟和各類電站中都是‘剛需’。”海洋油氣生產儀器儀表維修技術項目(職工組)裁判蔡少展介紹,“從現場表現看,選手們展現了極強的拼搏精神和專業實力,不僅發揮了應有水平,更傳遞出海洋石油人奮發圖強的精氣神。”
湛江代表隊選手廖偉銘對此深有體會:“DCS堪稱生產的‘大腦’,負責數據采集、控制閥門泵機等設備,保障流程穩定運行,是整個油田的控制核心。這次比賽很好地檢驗了我對相關技能的掌握程度。”他坦言參賽收獲遠超預期:“作為一項省級競賽,這里匯聚了全省行業精英,深入的技術交流讓我對專業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賽場內外,與優秀同行切磋技藝、增進友誼,這份經歷比獎牌更加珍貴。”
職工組多級泵檢修打表對中調試的競技現場,一考生在操作設備。
國產化攻堅:以賽為媒激活自主創新動能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大賽的一大特色是全面采用國產化設備,這與當前海洋油氣產業“推進國產化替代”的戰略方向深度契合,也為技能人才與國產裝備的“雙向賦能”提供了實踐樣本。
“近年來,公司持續推進設備國產化,新項目基本采用國產設備。”中國海油湛江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比賽中大量使用國產設備,既是為了讓選手熟悉國產設備特性、將所學應用到現場,也因現場國產設備的普及倒逼技能培訓升級,形成“以學促練、以干促學”的良性循環。
通過比賽可以推動選手深入了解國產設備的性能特點、操作邏輯及維護要點,助力一線人員從“會用”向“精用”“巧用”進階。該負責人還介紹:“掌握國產設備核心技術,不僅能降低對國外廠商的依賴,更能在生產改造、小發明創新中發揮關鍵作用。比如在DCS系統上優化流程控制、根據需求定制功能模塊,這些都能通過自主技能實現,大幅提升油田開采效率與靈活性。”
11月27日上午,中國海油湛江分公司賽場,職工組多級泵檢修打表對中調試的競技現場。
幕后護航:用“零卡頓”托舉技能綻放舞臺
賽事的精彩呈現,離不開賽務團隊的“隱形守護”。中國海油湛江分公司賽務統籌孫愛格全程緊盯每個環節:“從賽程細化、賽場布置到裁判與選手對接,核心目標是讓賽事‘零卡頓’,保障標準化、專業化環境。”
為確保萬無一失,團隊賽前反復推演3次流程,小到選手工具擺放位置、計時精準度,大到設備故障備用方案等突發情況應急預案,均逐一打磨。“選手們專注比賽、流程順暢的反饋,讓我們覺得所有付出都值了。”孫愛格說,“賽務工作是搭建舞臺,讓選手的技能亮點充分展現,這是‘以賽促技’的基礎。期待大賽成為技能交流與自我突破的平臺,催生更多優秀海洋經濟技能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