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智慧海洋牧場登上8月26日央視《新聞聯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欄目。
該欄目報道《加大推廣新技術新裝備 夯實豐收基礎》指出,眼下我國部分地區秋糧作物和海洋漁業陸續迎來收獲期,今年各地通過推廣新技術、新裝備,夯實了豐收基礎。在廣東湛江,智慧海洋牧場也開啟集中收獲。今年湛江投入使用的恒燚一號等深遠海養殖裝備及近海養殖的部分重力式網箱,實現了傳統養殖業的智能化升級。一個重力式網箱可以產魚10萬斤左右,為市場提供更多的優質海產品。
8月26日上午,央視新聞頻道早間新聞節目《朝聞天下》詳細介紹了湛江打造智慧漁業牧場的情況。
報道指出,為了保護海洋生態,湛江實施了捕撈漁船只減不增的政策,并積極引導減船轉產的漁民向海水養殖方面發展。轉產的漁民通過打造智慧海洋牧場,為市場提供更多優質海產品。
莊萬年是湛江經開區東山街道漁民,祖輩都以打魚為生。前幾年,莊萬年在當地農業部門的支持下做起海洋養殖,購買了重力式網箱進行深遠海養殖,并選擇養殖生長周期短(只需6個月就可上市)、口感好、價格高的金鯧魚。
“網箱抗風浪強、耐用、產值又高,一網能產10萬斤左右的魚。我們家有20幾個網箱。”莊萬年告訴記者,重力式網箱價格低、耐用,加上網具,30萬元左右的價格就能買下來。經過幾年的發展,他家的養殖產業已初具規模,每年已有幾百萬元的利潤。
據統計,重力式網箱是湛江市推動海洋養殖的主要裝備,每年生產出大量優質海水魚。“連續多年來,湛江水產的產量和產值穩居廣東前列,可以說重力式網箱起到了一個推動和助力的作用。”市海洋與漁業局負責人說。
記者了解到,莊萬年養殖的金鯧魚是湛江現代化海洋牧場養殖主推品種,產業年產值可達100億元。
為了提高金鯧魚及其他品種的養殖產量和安全性,湛江正在研制投放更大型的深遠海養殖裝備。湛江某水產養殖技術工程師黎東說,整個養殖平臺的生活用電基本上不需要發電機,生產用電除了投喂和起重機需要用發電機,其它的全部都靠光伏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