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俯瞰龍門鎮,一幅和諧美好的龍門新圖景。
一邊是龍港大道建設現場熱火朝天,施工如火如荼;另一邊,群眾自發行動,有的清掃自家門前的落葉雜草,有的與干部親切交流,還有的為建設工人們送去防暑降溫的物資……這一幕幕和美而積極的場景,近日在雷州市龍門鎮加力提速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過程中不斷生動上演,為該鎮“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創建工作注入新的動力。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龍門鎮立足資源優勢,深入挖掘鎮村特色,圍繞圩鎮建設、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等重點任務,建機制、樹典型、聚合力,提高群眾參與度,共同推動鎮區建設向著更高水平邁進。
化糾紛展成效
干群共享美麗圩鎮新成果
“以前門前不僅到處坑坑洼洼,還有一條排污明渠,一到大雨天,上游沖下來的垃圾就會堵塞渠道,導致門前泡水。現在不僅修了新路,門前還統一鋪上了人行道,變得寬敞又干凈。”近日,在龍門鎮交通秩序、環境衛生及群眾“門前三包”等“六亂”整治工作中,家住龍港大道旁的老人黃秀梅主動拿起掃把,與志愿者一起打掃街道。談及鎮上的變化,黃秀梅頻頻向記者豎起大拇指。
“典型鎮的建設并非總是一帆風順的,需要有更多的看得見的成效,才能吸引群眾主動參與。”龍門鎮典型鎮創建工作專班成員黃春江向記者介紹,龍港大道(一個美麗圩鎮入口通道)拓寬改造,是龍門鎮美麗圩鎮“七個一”中一個選址建設項目。該改造路段從207國道轉盤至湛徐高速出入口,全長2.65公里,計劃將雙向兩車道拓寬至四車道,并鋪設瀝青路面。
項目改造涉及有房屋拆除,強、弱電落地及地面設施設備遷移和安裝等,沿路商鋪、住戶門前部分公共巷道,須破板拓寬施工。因此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曾遭遇了諸多挑戰,“黃奶奶起初也是由于不清楚公共巷道改造的具體內容,也曾阻攔過施工。但經過我們積極入戶溝通協調,伴隨著新路面的逐漸成形,她便成為了典型鎮創建工作的支持者,經常主動協助我們向周邊居民展開溝通。”黃春江笑著說道。
據統計,龍門鎮全段道路施工過程中,成功化解群眾阻工55宗。截至目前,龍港大道已完成4個車道拓寬,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基本完成。鎮區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道路寬闊、干凈、整潔,綠化覆蓋率進一步提高,市容市貌煥然一新。
新華中路是龍門鎮人流量最大的街道,約800米長的街道常住人口近3000人,容納了臨街商鋪約200間。曾由于人多雜亂,街道難以管理,影響周邊居民生活出行。以打造美麗示范主街為抓手,龍門鎮通過實施“三線”整治,在新華中路規劃設計了700多個摩托車停車位,并加強保潔力量、鋪設完善兩側人行道打造出了一條整潔寬敞、商貿繁榮的主街道。
為鞏固龍門鎮典型鎮創建工作成果,進一步提升圩鎮環境衛生,近日,龍門鎮再次對鎮區大街小巷全面細化壓實網格,實施“領導干部+村(社區)+機關單位+保潔公司”網格包干模式進行管理,明確具體責任商鋪(住戶)、包干人及工作職責,全面細化責任包戶到人,將責任分解到“最后1米”,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鄉賢引領共建
鄉村人居環境美麗蝶變
加力提速“百千萬工程”,需要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龍門鎮積極探索“鄉賢+基層治理”新模式,充分發揮鄉賢在地方治理中的“熟地、熟人、熟事”獨特優勢,通過“干部夜訪”“田間小談”等接地氣的方式,鎮村干部定期與鄉賢、群眾面對面交流,聽民聲,匯民智,推動村內公共事務自我管理,積極吸納企業、團體、社會和個人等多方面資金投入“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建設。
走進足榮村,一條巧妙地利用石材、瓦罐、廢舊輪胎等廢棄物變廢為寶鋪就而成的3公里石籬小徑引領著游人前行。沿路,茂德公大觀園、昌公書局等特色鄉村文旅景點內游人如織,處處洋溢著濃厚的人文氣息與勃勃生機。
“現在村子變得越來越美,不少年輕人都回來創業或工作。”村民陳惠恩一邊為游客指引著景區的方向,一邊笑著說道。90歲高齡的他也是一名老黨員,自村莊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以來,他每天都堅持義務打掃村道路(巷)等處衛生,“我們心里很高興,就想著力所能及地為村里做點事,道路干凈了,游客在村里游玩也會更舒服。”
“在村黨員干部的引導和鄉賢回鄉創業的積極推動下,我村不僅在村容村貌上煥然一新,更在鄉村特色農文旅產業建設上取得顯著成效,正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足榮村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統計,自龍門鎮啟動典型鎮創建以來,各村(社區)舉辦各類動員會、座談會36次,開展“干部夜訪”“田間小談”60余次,發動鄉賢群眾600多人次參與,有效推動了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的深入開展。截至目前,共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2600多處,全鎮打造“美麗庭院”254戶,新種苗12468多株,極大地改善了鎮村人居環境。
“開展典型鎮各項目謀劃與建設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群眾主體地位,充分尊重群眾意愿。”龍門鎮領導介紹,龍門鎮積極倡導并鼓勵群眾對各建設項目進度和質量進行監督。通過多次邀請鄉賢、群眾代表參與“百千萬工程”推進會等方式,激發了群眾參與典型鎮創建工作的熱情。2024年以來,龍門鎮根據群眾的意見建議以及實際情況,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民生項目,包括文化公園、休閑綠道和文化長廊等,進一步鞏固了群眾參與的基礎。
美麗圩鎮
品質提升“進度條”不斷刷新
散步、跑步、閑談……傍晚的庫邊公園涼風習習,成為周邊居民休閑鍛煉的好去處。“以前公園里野草多,蚊蟲也多,基本沒有什么人來的。現在經過翻新,到處都干干凈凈的,沒想到在鄉鎮也有了和城市里一樣的休閑公園,我每天吃完晚飯都可以來鍛煉一下。”居住在公園周邊的村民黃叔說。
龍門鎮以“綠”字打底,把公園建設作為一項民生實事來抓,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實現鎮區提質增效。庫邊公園于今年2月開工建設,圍繞龍門水庫建設3.2公里碧道,建設完成2.54公里,全程鋪設瀝青、噴涂涂料,安裝路燈,兩旁建綠化帶。項目已于6月基本完工。
農貿市場環境提檔升級、建筑外立面舊貌換新顏、德地公園荒地變綠地……如今,隨著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項目有序推進,漫步龍門鎮,目之所及皆是新景,處處洋溢著建設的熱情與活力,逐步繪就出一幅幅宜居宜業、和諧美好的龍門新圖景。
下一步,龍門鎮將加快推進700畝高鐵站片區開發、南航通用機場、茂德公辣椒醬加工產業等項目,深入推進冷鏈物流產業規模化和菠蘿、北運菜、劍麻等特色產業基地發展,立足足榮大觀園、潮溪村古民居等資源稟賦開發特色旅游服務,實現農旅融合發展。同時,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全線長13公里,連點成線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刷亮鄉村旅游新名片。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