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湛江晚報報道了“中醫藥文化、心肺復蘇急救技術”走進湛江市第二中學。由湛江中醫學校老師授課,現場制作中藥香囊。在學校會議室還開展“心肺復蘇急救技術”授課,并進行實踐操作,加深了師生對中醫藥文化的理解,提高了應急救護處理能力。
一株小草改變世界、一枚銀針聯通中西、一縷藥香跨越古今。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今天,中醫藥文化在全民健康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很多患者喜歡看中醫,就是因為中醫副作用小、療效好,中草藥價格相對便宜。中醫主要通過望、聞、問、切等傳統診斷方法,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治未病是中醫的優勢和特色,中醫藥學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養生為一體,能夠為百姓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滿足全方位、多層次、多樣化的中醫診治和健康需求。
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把中醫藥文化的精髓融入中小學教育,激發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興趣和熱愛,讓中小學生了解中醫、感受中醫、認同中醫,切身體會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在對孩子們進行中醫藥文化教育中,還要講清中醫西醫本是兩兄弟,不存在厚此薄彼的問題。堅持中西醫并重的原則,是治療疾病必須遵循的。中西醫各有所長、各有側重,沒有必要分高低、論短長。無論中醫西醫都不能包治百病。特別在治療疑難雜癥上,一味“單打獨斗”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人類健康的星空,需要中西醫聯手點亮;人民群眾的健康需要中西醫一同維護。中小學生把這些醫學健康理念帶回家中,傳遞給家長,小手牽大手,對中西醫的認識會更深刻、更理性、更到位,為弘場中醫藥文化注入強勁動力,為健康湛江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