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木麻黃似乎又長高了一尺。
早上,我從村里出發,不多一會兒就走到了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
這片橫亙于大海與村莊之間的木麻黃林,寬約數百米,長度則綿延十多公里之遙。從空中俯瞰,這片樹林猶如鑲嵌在海邊的一條秀麗的綠絲帶,裝點著這里獨特的濱海風情。此刻,木麻黃紅褐色的樹干挺直向上,墨綠色的針葉恣意張揚,在朝陽之下盡情地展示著旺盛的生命力,陽光透過圓錐形的樹冠照進林間,頓覺氤氳繚繞,氣息撲面。
在廣東沿海,像木麻黃這樣的針葉樹木其實并不多見。這是一種喜高溫、耐濕熱的樹木,屬常綠喬木類,適合生長于海岸邊疏松的沙地,在離海較遠的酸性土壤中亦能生長良好,尤其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沖積土上長勢會更加茂盛。
我的故鄉吳川市吳陽鎮,位于鑒江入海口,沖積平原與江海錯落相間,形成了非常適合人類居住的自然環境。但因為地處南海之濱,每年一到夏秋季節,臺風來襲是常有的事兒,沿海一帶的村民便深受其害。以前我曾聽老一輩講過,有一次強臺風正面襲擊的時候,風暴潮甚至倒灌至村子里頭,海水所到之處,幾乎寸草不生。
轉機出現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在經過多次的試種后,木麻黃成了這里防風防海水的主要樹種。在當地政府的主導下,鄉親們在沿海一帶長達十數公里的沙地上種上了一棵棵木麻黃幼苗,幾年后,繁茂的木麻黃防風林便已初見雛形。
木麻黃雖是外來樹種,卻和當地的氣候及環境完美契合。它既可以種子栽培,還能通過扦插培育,樹種生命力強、成活率高,并且具備耐干旱、抗風固沙、抗沙埋和耐鹽堿等優點特質。自此,鄉親們在耕田耘地之余,精心地呵護著這幾萬畝木麻黃林地,既當種植者,又當護林員,讓一茬又一茬的林木成材,并實現了防風林效用最佳化。
幾十年以來,鄉親們在這里繁衍生息、安居樂業,把這道阻擋著風沙及咸潮的“海疆綠色長城”經營得有聲有色并代代相傳,在黃金海岸線上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讓這樣的景觀成了當地近年來寶貴的旅游資源。
我童年大部分閑暇的時光就是在這片樹林當中度過的。那寬廣的防護林內,不僅種有木麻黃,還有相思、五角梅、鬼針葉、海樹藤等灌木雜草野蠻生長,那里沙子松軟、植被豐富,絕對是孩子們的天然樂園。我和玩伴們或在樹林里邊放牛邊抓鳥不惜體力,或在沙地上追逐嬉戲樂不思蜀,或在海灘上翹首以盼等待那即將上岸的豐收漁獲……
木麻黃不僅能防風治沙,而且全身是寶。碗口粗的樹干不僅可用作農村日常的搭棚建屋,還是極佳的柴火,特別是那針狀的樹葉,簡直是鄉親們生火引燃的不二之選。小時候,我曾跟隨大人在無數個晨昏里去收集這些柴火,除了滿足自家使用外,多余的木柴還可以拿去賣錢以補貼家用。當然,這項勞動也是一項讓人印象特別深刻的體力活。
許多年過去了,因為工作關系,我回故鄉的機會屈指可數。可每次回去,海邊的木麻黃防風林都是我必去的地方。邁步在這片熟悉的故土,盡管周邊的風物與我記憶里的印象已不太一致,但這一樹樹扎根于咸土地而努力向上生長的木麻黃,依然會引發我對濃濃鄉情的無限懷念,同時更加賦予了我繼續前行的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