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至2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與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聯合攝制的兩集紀錄片《雷州青年運河》在CCTV-4《國家記憶》欄目播出,講述了1958年30多萬勞動大軍,自力更生、克服困難,成功構筑雷州青年運河這一偉大工程的故事。
陳棠(左二)、嶺南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林興(左三)以及家人朋友們圍坐在電視機前一起觀看紀錄片。
26日晚上8時,紀錄片《雷州青年運河》如約開播,親歷者陳棠爺爺、嶺南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林興以及家人朋友們圍坐在電視機前,共同觀看并回憶那段波瀾壯闊的建設歷程。
隨著屏幕上出現鮮明的四個字,紀錄片第一集《攔江蓄水》正式開始,紀錄片中大量親歷者的口述與留存已久的真實影像,向觀眾講述雷州青年運河工程的建設背景、施工過程,以及工程建設中的困難與挑戰。
陳棠(右一)接受記者采訪。
觀看過程中,紀錄片中的黑白畫面讓陳棠感慨萬千,不時抬手指向屏幕上的畫面,向觀看者講述當時的情景。他回憶起當年在工地上的日日夜夜,回憶起工人們面對重重困難時的堅韌與執著。他激動地說:“那時候,他們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要把運河建好,讓家鄉人民喝上干凈的水,過上幸福的日子。”
第二集《開河濟渠》則重點講述了開挖雷州青年運河過程中涌現出的感人故事以及建成后的影響和意義。運河灌區的繁榮景象,體現了這一造福百姓的偉大工程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同時,湛江人民艱苦卓絕、建庫開河的精神,在新時代也得到了繼承和發揚。
在那段艱苦的歲月里,湛江民眾在雷州半島上開鑿出一條生命之河。央視《國家記憶》欄目的編導、記者走進雷州青年運河和鶴地水庫拍攝。攝制組沿著運河兩岸,深入雷州半島各地調研拍攝、尋訪多位建設運河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拍攝足跡超3000公里。紀錄片的播出,不僅讓廣大觀眾重溫了那段波瀾壯闊的建設歷程,更激發了新時代人們繼承和發揚運河精神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