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記者來到雷州市沈塘鎮沈昌農牧專業合作社,尚未走進養殖基地,便聽到“嘎!嘎!嘎!”的鵝聲此起彼伏,數千只黑獅頭鵝正歡快地戲水覓食。近年來,該合作社帶動兩廣地區200多戶肉鵝養殖戶,養殖100多萬只黑獅頭鵝,平均每戶年創收二三十萬元,為當地養殖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鄉村“奏響”了一曲致富歌。
雷州沈塘鎮揖花村一家養殖場的黑獅頭鵝。記者李忠 攝
“鵝經濟”
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雷州黑鵝,別名黑獅頭鵝,產于雷州半島,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島及廣西南部、海南等地。揖花村位于通明河與南渡河兩大水域之間,水草充足,是家禽養殖的天然場所。近年來,隨著黑獅頭鵝市場需求逐年增加,養鵝熱度越來越高,逐漸由家庭散養走向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模式。該合作社與養殖戶聯合養殖,同農民結成產業化聯合體,以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實現基地化生產,使主導產業壯大,促進肉鵝養殖向優質、高產、高效調整,實現肉鵝養殖升級,產品增收。同時,養殖戶可以獲得優質種鵝、養殖技術指導,合作社保底回收肉鵝,確保農戶的養殖風險降到最低,效益達到最好,充分調動了當地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
據悉,沈昌農牧專業合作社自2009年成立以來,已經成為雷州市最大規模的黑獅頭鵝養殖基地。在合作社的輻射帶動下,附近鄉鎮也紛紛發展肉鵝養殖產業。記者還了解到,該合作社通過“一村一品”項目實施帶動貧困戶就業和分紅,助推揖花村2020年提前完成脫貧目標。憑借其在產業發展、帶動農戶增收等方面的突出表現,該合作社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獲得了“廣東省重點家禽養殖場”“廣東省水禽健康養殖產學研合作基地”“湛江市市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等稱號。
“養殖+加工+銷售”
產業鏈拓展
種鵝是生產的源頭,其質量直接決定產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沈昌農牧專業合作社與華南農業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海洋大學及廣東省農科院等高校開展技術合作,采取生態立體循環種養規模產業化養殖技術,建起黑獅頭種鵝反季節繁殖基地,現已發展成為全省最大的黑獅頭種鵝反季節種苗繁殖基地之一。
記者走進孵化車間,負責人陳慶位介紹,孵化車間全部采用智能化管理,確保了孵化率提高到83%以上。此外,合作社還帶動當地9戶種鵝養殖戶加入繁育良種鵝苗行列,每年銷售鵝苗6萬多只,每戶年創收超過20萬元,促進了種鵝產業整體生產水平,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下一步,合作社將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化養殖,轉變養殖方式,優化養殖結構,拓展加工產業鏈,推進雷州黑獅頭鵝產業升級,打造黑獅頭鵝品牌,擦亮黑獅頭鵝名片,提高雷州黑獅頭鵝現代化示范引導效應,讓黑獅頭鵝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