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記者從廉江了解到:該市安鋪鎮陳毅、羅壯、羅慶龍等7位農村創業青年,致力于對有“水中冬蟲夏草”之稱的禾蟲進行育苗、綜合養殖、綜合利用等探索。從租用17畝水田起步,到目前流轉水田3000多畝,形成了立體種養綜合體經營模式。他們前后花了9年時間,終于把小小的禾蟲變成了大產業。
田上種稻,禾下養蟲。
據悉,2015年初,在外地創業的安鋪鎮博教村青年羅壯、羅慶龍等人,決定回鄉投身當時國內新興的禾蟲養殖業,并邀請在廣州從事項目策劃和資深品牌運營的同學陳毅加盟,組團進行禾蟲養殖。
由于禾蟲對生長環境要求比較高,他們先租用17畝水田做試驗。到2017年,他們在種苗孵化技術方面實現了突破,總結出了養蟲、育種、種稻立體綜合種養模式。2018年流轉水田680畝擴大養殖,并獲批為“一村一品”禾蟲水稻立體綜合種養項目,2023年擴產至2000畝。他們成立了合作社和注冊公司,進行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種養立體綜合體項目,同時建設高標準養殖實驗室和加工車間,從禾蟲育苗、養殖、種植水稻,到對禾蟲進行深加工,形成了產業鏈,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養殖的禾蟲。
經過該團隊9年多的摸索和奮斗,繁育養殖禾蟲的技術也日漸成熟。現在有10多個農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加入其產業隊伍發展,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很多的就業機會。目前,“田上種稻,禾下養蟲”的安鋪博教禾蟲養殖基地,已擴大到3000畝,畝均年產值達2萬元。其中,禾蟲年畝產超200斤,綠色再生稻谷年畝產超800斤。同時,帶動了一批農戶養殖禾蟲,讓安鋪晉身成為廣東三大禾蟲產區之一,其中安鋪博教村連片1200多畝禾蟲養殖基地,更是成為省內連片生產規模最大的基地。
據介紹,采取立體綜合種養,不使用農藥化肥,零污染,讓禾蟲與水稻共生互利,可以達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糧漁雙贏、生態高效”,實現立體種養循環和農業生態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現在,安鋪鎮養殖的禾蟲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食,不但暢銷珠三角地區,還遠銷江蘇、浙江等省的各大城市,為安鋪這個全國特色小鎮再添亮色。下一步,團隊計劃擴大養殖規模,并帶動更多農戶參與到產業中來,讓富有地域特色、營養豐富的綠色環保生態農產品能夠走向更多百姓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