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的指甲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指甲有明顯凹凸不平的豎條紋,指甲有白斑,指甲很厚或突然變小……
有人說指甲有豎條紋,意味著腸胃不好;有人說指甲有白斑,是體內有寄生蟲;更有人說,指甲出現異常癥狀,預示著是“死亡信號”……那么,真相是怎樣的?指甲出現哪幾種狀況要引起警惕?一起了解↓

流言1:指甲有豎紋,表示消化不好、營養不良。
真相:細小的豎紋大多數人都有,這是正常生理現象。
大多數人的指甲都有細小豎紋,只是明顯和不明顯的差別,隨著年紀增長,豎紋可能會更加明顯,屬于正常生理現象,與消化不好及營養不良無明顯關系。
流言3:指甲出現黑線,是癌癥預警。

流言4:指甲“月牙”越多,表示身體越健康。
真相:“月牙”數量及大小因人而異,并不能反應健康狀況。
指甲上的“月牙”其實是新產生的角蛋白細胞,學名為“甲半月”。“月牙”的數量與大小與角蛋白生成速度有關,并不能反應體質健康與否,年齡、疾病、營養狀況、環境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均可影響甲板的生長速度。
如果“月牙”突然變大或突然消失,那么提示指甲生長速度突然加快或減慢甚至停滯,我們要警惕甲狀腺疾病的可能。甲亢可引起新陳代謝加快,“月牙”就會變得明顯;甲狀腺機能減退則會引起新陳代謝減緩,“月牙”也隨之變小或消失。
雖然上述流言大多不準確,但指甲確實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們的健康狀況,是健康的“晴雨表”。如果出現這幾種狀況可能就要引起警惕:
指甲顏色變黃
指甲顏色變紅
指甲顏色變藍
臨床上稱為藍甲,藍甲常見于心肺功能不全,所有甲床和甲半月呈紫紺色。服用某些藥物也可引起藍甲。
指甲顏色變綠
臨床上綠色條紋甲,可見于缺鐵性貧血患者,甲板出現綠色條紋狀紋理,可伴有反甲、灰甲。
正確修甲:根據甲板生長速度每周修剪1~2次,通常建議保留甲板游離緣1~2毫米,甲板兩端避免過度修剪,尤其是足部拇趾,過度修剪外側兩端容易發生嵌甲或導致嵌甲加重。 盡量不要修剪甲小皮:甲小皮是靠近“月牙”根部,蓋在指甲上的那一小層薄皮,它能夠在指甲根部保護甲基質,有防止病菌及異物侵入的作用。
盡量減少直接以指甲接觸東西,或將指甲當做工具來使用,以指肉代替指甲,減少傷及指甲的機會。 保持手部干燥:盡量減少手部浸泡在水中、長期處于潮濕的狀態,避免頻繁洗手,在干燥的情況下病菌不易生長,感染的機會就會減少。 減少接觸各種刺激物,如有機溶劑等。如果必須要接觸刺激物,盡可能戴保護性的手套。 避免使用過熱的水洗手,洗手后應即刻涂抹護手霜,以保護濕潤的角質層,尤其是容易皮膚干燥的冬季。不要忘記指甲表面及甲根部也要照顧到,防止水分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