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小區作為城市治理的最小單元,承載著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重任。2024年,湛江市委社工部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將更多資源、服務、管理下沉到社區,選取赤坎區藍海麗舍小區作為試點,探索湛江市省級現代化治理的新路徑。圍繞“黨建引領、陣地共建、功能共融、服務共享”主題,赤坎區社會工作部致力于打造“家”文化,優化規范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行為,切實增強社區居民的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抓組織強根基,做實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微單元”
聚焦組織體系先行,赤坎區金沙灣街道黨工委將“把支部建進小區”作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全局性、牽引性工程,親自謀劃、部署和推動。通過一系列科學、標準化的措施,確保小區黨支部成為小區治理的堅強戰斗堡壘。
按照“利于管理、便于活動、發揮作用”的原則,街道黨工委根據黨員數量和小區治理實際,對照統一規范的支部組建標準和流程,摸清黨員底數,精心物色小區黨支部成員人選。在藍海麗舍小區,成功組建了功能型黨支部,包括藍海麗舍物業小區黨支部和物業服務中心臨時黨支部,著力打造一支群眾信得過、服務有本事、治理有辦法的小區黨建工作隊伍。
小區黨支部書記的選拔注重政治素質、服務意識、能力和威望,確保選優配強。推動在職黨員回流反哺小區,實施黨員“雙向報到”“平急轉換”“在職黨員參加小區黨員志愿服務”等相關制度,全面推行黨員主動亮明身份,帶動居民互動參與小區治理。這一舉措激活了小區治理的核心骨干和“領頭雁”,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建立日常規范運行機制,細化聯系群眾、議事協商等具體辦法,確保小區黨建方向明確、情況清晰、運行順暢。在社區設立一級網格、綜合二級網格的基礎上,設立小區三級網格,織密基層治理一張網,構建“支部建在小區上、黨員走在網格里”的小區黨建工作格局。積極探索“黨支部+物業管理+小區居民”聯動治理模式,組建“黨支部+管家服務+不文明行為勸導隊”等隊伍,引導黨員帶動群眾參與社區治理,每月開展不少于兩次的勸導和宣傳活動,推進基層治理多元共治。
抓融合強核心,筑實黨建引領小區治理“主陣地”
在新時代背景下,小區治理已不再是單一的物業管理問題,而是涉及多元主體、多維需求的綜合性社會治理課題。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區治理效能,赤坎區社會工作部結合藍海麗舍小區的實際情況,極力打造共建共享的新模式,深入摸排群眾需求,充分挖掘并整合小區原有的空間場所資源,以此筑牢小區治理的主陣地。
著眼于小區內部資源的優化整合。以就近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物業企業現有服務陣地為主體,整合盤活了住宅小區的架空層和閑置用房,這些原本被忽視的空間被賦予了新的生命。通過精心規劃和設計,成功打造了“三區一站一廳”五大功能區域:智慧服務區、便民服務區、鄰里親子區、暖心驛站以及小區生活客廳。
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街道黨工委在這些功能區域內設有未成年人活動室、文體室、綜合會議室、書畫室和黨建綜合室等。這些場所不僅滿足了不同年齡層、不同興趣愛好的居民需求,還集服務、管理、教育、活動于一體,形成了多元化的服務體系。通過細分小區空間功能,確保了每一位居民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天地,享受到貼心的服務。
同時,街道黨工委還注重實體公共空間的打造。這個空間不僅是為民服務的場所,更是人民建議征集、居民議事協商、矛盾糾紛調解、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以及志愿服務開展的重要平臺。在這里,居民可以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可以共同商討小區事務,形成共識;可以尋求幫助,解決矛盾糾紛;可以參與志愿服務,傳遞正能量。
抓創新強“五微”,做實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新范式”
小區黨支部充分發揮統領作用,推行“五微”工作法,鏈接各方面各領域資源力量,增強小區治理的“磁場”效應。
多元善治聚能,深耕小區“微治理”。小區黨組織與物業服務中心臨時黨支部共同打造“楓橋式”小區,完善黨建引領小區多元善治機制。推行“1+2+N”黨建引領小區多元善治模式,即在社區黨委領導下,加強小區黨組織建設,團結聚合小區內包括物業公司、社會組織、志愿服務隊伍、經營商戶、居民等在內的各方資源力量,主動靠前為居民辦實事、解難事。通過每月召開聯席會議,討論涉及物業管理、便民利民、商業配套等重大服務事項,切實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
匯聚璀璨微光,點亮群眾“微心愿”。通過“干部下沉+網格治理”,廣泛征集低保、殘疾等困難群眾的需求,形成“微心愿清單”。通過“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的方式,號召黨員、志愿者進行結對幫扶,爭當“圓夢人”。同時,通過協商議事會商議,號召群眾、轄區企業、社會團體、愛心人士主動參與“圓夢”隊伍中來,截至目前,共“點亮”微心愿12個。
暖心服務鄰里,做優志愿“微服務”。探索“志愿服務+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廣泛開展糾紛調解、愛心義診、養老助殘、移風易俗、禁毒反詐、衛生健康知識等“微服務”活動。實施“政策進基層、服務進小區、黨員進樓棟”行動,聯合專業醫護團隊為老年群體開展義診咨詢和健康體檢,開展形式多樣的未成年人志愿服務活動。在小區內開展義剪、免費清理家具、磨刀、消防演練、中秋放電影等一系列活動,共服務1500人次,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獲得感。
搭建樂學平臺,助力文化“微課堂”。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社區“家門口”學校,鼓勵離退休老干部自選課題,開展豐富多彩的講座活動。與嶺南師范學院開展黨建聯建、結對共建活動,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免費開設書法、繪畫、音樂等課程,營造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濃厚氛圍。
先鋒服務聚效,踐行民生“微實事”。通過物業管家常態化上門走訪,全面真實摸排了解居民基本情況,及時上報并解決各類矛盾糾紛、社情民意、安全問題隱患等。創新“黨員+”志愿服務,打造“小區睦鄰日”“幸福鄰里節”等活動,切實打通小區服務的“最后一米”。如在防臺風期間,針對商鋪及樓道、出入口等處加強防范,積極尋求解決游樂場對小區居民產生影響的方法,通過多方合力,游樂場停用整改噪音大的項目,全面落實為居民辦實事的初心。
湛江市赤坎區藍海麗舍小區的試點工作,通過黨建引領和一系列創新舉措,成功打造了現代小區治理的新格局,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