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一周啦!在新學期里,我們的“主線任務”是什么呢?日前,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今春開學,我市將在全市中小學校廣泛開展“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運動習慣”養成教育。
要如何形成“三個習慣”呢?我們一起來聽聽老師們的建議。
拓展知識面。
廣泛閱讀。
自覺學習。
端正坐姿。
市第二十八中老師丁舒寧:
學校實施“五分鐘啟動法” 家中打造“三區學習角”
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我們事半功倍。
學校和家長在幫助學生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雙方需要緊密合作,共同為學生創造一個支持性和引導性的環境。
就學校而言,老師可以幫助學生設定短期和長期的學習目標,并指導他們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通過布置探究性任務或開放性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獨立思考。實施“五分鐘啟動法”:每節課前預留五分鐘進行知識回顧或預習筆記整理。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反饋,肯定他們的努力和進步,同時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可以通過獎勵機制(如表揚、獎狀)激勵學生。
學校也應定期與家長溝通,分享學生的學習進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并提供具體的建議。教師也應以身作則,展示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成為學生的榜樣。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的助力必不可少。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每日或每周的學習計劃,并監督執行。同時,鼓勵孩子將大目標分解為小步驟,逐步完成,如制定《21天習慣養成手冊》,記錄每日關鍵行為指標。在家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打造“三區學習角”:劃分資料區、操作區、展示區提升專注力,采用“環境暗示法”,如張貼時間管理矩陣圖、目標愿景板等可視化工具,并鼓勵孩子按時完成任務,家長可以鼓勵孩子主動尋找學習資源(如書籍、網絡課程等),并支持他們探索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家長應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通過表揚和適當的獎勵,如額外的娛樂時間,來鼓勵孩子堅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也應通過自己的行為(如閱讀、學習新技能)向孩子傳遞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整理衣服。
收拾書包。
市第五小學校長林慧玲:
日復一日的堅持 從小事做起
早睡早起、節約用水用電、不亂扔垃圾、注意個人衛生、整理房間,這些都是良好的生活習慣。古語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年少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同天性一樣自然,對我們今后的學習和人生大有裨益。
如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我有兩個小建議。首先,我建議同學們要堅持下來。我很喜歡《黑神話:悟空》的制作人馮驥的一句話“踏上取經路,比抵達靈山更重要。”當你開始要養成好習慣,每一步都是有意義的。
習慣的養成是靠日復一日的堅持,生活習慣事關日常生活點滴,家長們要有耐心地引導孩子從小事做起,幫助他們形成長期的行為習慣。
其次,我希望同學們設立具體的目標,不斷向目標靠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每一次戰勝懈怠,每一次咬牙堅持,都是在向良好習慣奔赴,當“習慣成自然”,你會驚喜地發現,好習慣會引領你走向更好的未來。
認真做操,鍛煉身體。
廉江市長山鎮石山小學校長鄭永添:
每天運動打卡 設立“家庭親子運動日”
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讓同學們放松身心、體驗快樂、緩解壓力,還能讓大家在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提升規則意識和抗壓能力。
同學們要從小養成運動的習慣。在校園里,同學們要認真上好每一節體育課,積極參加校內校外的體育活動。同學們可以嘗試多種運動,如羽毛球、游泳、籃球、體操、乒乓球等,從中找到真正熱愛的運動項目,從中找到樂趣、愛上運動,繼而養成運動的習慣。
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要避免“三分鐘熱度”。同學們剛接觸一項運動時往往充滿熱情, 但隨著時間推移,熱情逐漸消退就放棄了。建議同學們可以通過運動日記、打卡記錄表等方式學會自我運動管理,養成受益終身的良好鍛煉習慣。
同學們平日里也可以和爸媽互相鼓勵和監督,逐步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比如設立“家庭親子運動日”,和家庭成員一起進行戶外跑步、騎自行車等活動,在增進親情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運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