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記者從湛江和雷州市有關部門獲悉,廣東海威農業集團在國內各科研和院校精心指導下,我市首次對硇洲族大黃魚本土化人工繁殖喜獲成功,順利通過專家測產驗收。
硇洲族大黃魚。
大黃魚被分為岱衢族(分布于南黃海至東海)、閩-粵東族(分布在臺灣海峽至粵東)和硇洲族(分布在粵西南海)三大種群。由此,硇洲族大黃魚是廣東本土魚種,相較于其他族群,硇洲族大黃魚因長期處于溫熱環境中而形成的更好抗逆性應對氣候變暖和開放養殖環境。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硇洲族大黃魚的種質資源很可能為我國大黃魚產業指出了一條明路,成為大黃魚產業發展的未來之星。
硇洲族大黃魚作為廣東粵西地區的本土優勢資源,一直處于有待開發利用狀態。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集中優勢技術力量,充分發揮院士工作站的科技支撐作用,在中國水科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院士的指導下,聯合湛江灣實驗室、中山大學等國內高水平科研單位進行聯合科技攻關,逐步突破硇洲族大黃魚野生親魚馴化、人工催熟催產、人工授精和孵化、規模化培苗等一系列技術難題,首次實現了硇洲族大黃魚本土化的人工繁殖。
專家組現場測產驗收。
當天上午,湛江市和雷州市兩級海洋與漁業部門組織專家組在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養殖基地開展了硇洲族大黃魚本土化人工規模化繁殖的現場測產驗收。專家組現場確認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成功馴化野生硇洲族大黃魚親魚700余尾,培育30日齡規格為2.3 cm硇洲族大黃魚苗種超30萬尾。本成果對于硇洲族大黃魚種質資源有效開發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硇洲族大黃魚的人工規模化繁育的突破,將有效填補閩—粵東族、岱衢族等地大黃魚種群耐高溫能力差而無法在南海地區養殖的產業缺口,成為適宜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深遠海養殖的潛在品種。
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