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橋水庫。
又是一年春好時,南海之濱風正帆懸,港城大地萬象更新。
回首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也是在這樣和煦溫暖的春光里,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首站來到湛江,手把手教導我們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諄諄囑托,言猶在耳;重任在肩,只爭朝夕。湛江市錨定“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高標準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標,全力以赴抓經濟、抓民生、抓環境、抓作風,加快打造產業湛江、生態湛江、平安湛江、鮮美湛江、文明湛江、幸福湛江,堅定不移推動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兩載光陰里,湛江以向海圖強的壯志破浪前行,憑產業夯基的定力深耕沃野,在碧海藍天間奏響新時代的奮進強音。這座祖國大陸最南端的活力之城,正以拔節生長的姿態,在新時代的春天里鋪展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圖景。
強產業
向海圖強 向新發力
港產城“融”出發展新動能
2025年3月28日,由湛江灣實驗室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漂浮式動力定位養殖網箱型工船試驗平臺“湛江灣1號”建成下水。短短一年內,“恒燚1號”“湛江灣1號”兩個“巨無霸”先后建成,湛江灣實驗室研發設計的“灣區伶仃”號姊妹船項目也即將交付,不僅是廣東省深遠海養殖領域的重大里程碑,也為我國深遠海養殖產業注入全新的理念與發展模式。
深藍之上,喜訊頻傳。3月31日,廣東海洋大學組織專家組開展硇洲族大黃魚本土化人工規模化繁殖的現場測產驗收。湛江團隊在硇洲族大黃魚的人工規模化繁育中不斷取得突破,跨區域攜手破解野生大黃魚“出水即死”科研困局。今年1月至3月,7萬尾苗種和約100萬尾仔魚的“成績單”,打了一場“種業翻身仗”。
“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種業是現代農業、漁業發展的基礎,要把這項工作做精做好。要大力發展深海養殖裝備和智慧漁業,推動海洋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升級。”
一個個“深海重器”下水,“萬尾競游”激活海洋牧場。近兩年來,海洋大市湛江奮力向海圖強、向新發力,大力發展海洋產業,水產種苗產量居全省第一,重力式網箱、大型養殖平臺、大型裝備種類數量均居全省第一。憑借獨特熱帶海濱風光,湛江濱海旅游業蓬勃發展,2024年接待游客、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3.9%、11.3%。
作為港口城市,湛江依海而生、因港而興,臨港產業集聚發展蒸蒸日上。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的核心裝置穩步推進建設,烏石油田群開發項目投產,寶鋼湛江鋼鐵零碳高等級薄鋼板工廠項目開工建設,廉江核電、中科煉化2#EVA等項目加快建設,徐聞海上風電場300兆瓦增容項目首批機組并網發電。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連續兩年在全省考核中獲“優秀”等次,今年湛江市再獲省財政專項資金2.5億元助推主平臺“加力提速”發展。《湛江臨港經濟區建設總體方案》獲省政府印發,區內共引進產業項目超100個、總投資額超420億元,打造世界級臨港產業集群和出口加工區蹄疾步穩。
眼下,湛江港產城共進,“融”出發展新動能。《湛江臨港經濟區烏石片區概念性規劃和一期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完成,西城片區21個重點項目順利推進,高鐵新城片區市政路網初具雛形,海東新區起步區累計完成投資16.46億元,空港經濟區空港物流產業初具規模。
活力涌動的湛江接連伸出“橄欖枝”,以滿腔熱忱和廣闊機遇向全球投資者張開懷抱,廣東省民營企業家、廣東省屬國企、石油化工跨國企業、央企、銀行機構等紛至沓來,共達成協議投資額1765.23億元。今年1月至2月,湛江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塑優勢
“朋友圈”再擴圍
積極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
“把徐聞港打造成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現代化水陸交通運輸綜合樞紐。”殷殷囑托,言猶在耳。
近兩年來,湛江積極搶抓機遇,堅定扛起“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和“與海南相向而行”的時代使命,以建設瓊州海峽“黃金水道”和客貨運輸最佳通道為重點,堅持內聯外通、拓展縱深,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努力在服務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塑造新優勢。
縱觀陸上,湛江“與海南相向而行”工作頻頻發力,在徐聞縣“與海南相向而行”第三屆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上,集中開工重大項目9個、總投資47.7億元;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產業推介會暨招商項目集中簽約活動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行,27個項目簽約總投資253.06億元,持續拓展徐聞與海南產業鏈“朋友圈”。
眺望海上,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加快推進;瓊州海峽客滾運輸應急保障基地正式啟用,將助力“黃金水道”高效運轉,為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自貿港的互聯互通筑牢安全屏障;深圳、湛江、海南三地關港成功啟動“并行港”物流新模式,2024年對接海南集裝箱量同比增長23.6%。
仰望天空,徐聞—海口無人機跨瓊州海峽物流配送實現常態化運營;“三亞—湛江”國內首條省際跨海直升機航線成功首飛,湛江—海口“空鐵聯運”、儋州西慶—湛江吳川航線、海口—湛江低空交旅融合航線陸續開通,不僅方便旅客出行,也為游客解鎖俯瞰美麗海峽新視角。
在推動瓊州海峽一體化發展的同時,湛江立足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優勢,既做深做透“區域協作篇”,又謀劃寫好“雙向開放卷”,進一步拓寬開放視野、提升開放能級。
廣州市—湛江市產業轉移合作園2024年工業總產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達20%以上,擦亮“廣州研發+湛江制造”名片,實現從“傳統飛地”到“反向飛地”的雙向奔赴;廣東—東盟產業園國際合作聯盟成立,成員園區增至10個,共同推動中國—東盟區域經濟聯動;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紐帶,累計運營海鐵聯運班列線路41條、跨境班列線路6條,助力新通道完成從“一條線”到“一張網”的華麗蝶變;2024年湛江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增長超過80%……湛江在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戰略鏈接和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
地處粵桂瓊三省區交匯處,湛江手握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背靠中南、西南腹地,面朝廣袤的南海。近年來,湛江全面暢通內外循環通道,加速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勝勢。2024年湛江吳川國際機場航空運輸總周轉量增長23%;廣湛高鐵年內建成,合湛高鐵開工建設,湛海高鐵廣東段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獲自然資源部批準;茂湛高速改擴建工程、環城高速南三島大橋等項目建成通車……這座城市的發展脈搏跳動得愈發強勁。
優生態
提升發展“含綠量”
繪就綠美半島生態新畫卷
俯瞰雷州半島,古老的紅樹林群落如一顆顆綠寶石,鑲嵌在蜿蜒的海岸線上。“這片紅樹林是‘國寶’,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好。”殷殷囑托,湛江時刻牢記在心,并按照省委“把湛江紅樹林打造成生態文明新名片、綠美廣東新亮點”的指示要求,凝心聚力建設“紅樹林之城”。
當前,金牛島紅樹林片區綠美示范點建設加快推進,前來打卡“國寶”的游客日漸增多;徐聞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項目建成,完成紅樹林造林1564公頃、修復1126公頃;湛江市紅樹林文化中心揭牌啟用,打造成具有湛江特色的紅樹林科普展覽館;湛江市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通過全國競爭性評審,獲3億元中央資金支持,專項用于紅樹林的營造與修復。
近日,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發布最新鳥類調查數據,2024年至2025年共記錄到鳥類16目45科171種,鳥類多樣性及種群規模較往年持續提升,并首次在廣東境內發現新紀錄鳥類線尾燕。勺嘴鷸、黑臉琵鷺、小青腳鷸、黑嘴鷗等瀕危物種頻繁造訪,正是湛江紅樹林濕地生態修復成效的鮮活實證。
以建設“紅樹林之城”為抓手,湛江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在綠意浸染的半島上,譜寫出一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詩篇。
藍天與碧水是最珍貴的生態饋贈。在污染防治強力攻堅之下,湛江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取得累累碩果。2024年,湛江市環境空氣質量、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狀況穩居全省前列,7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考核目標,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100%。
隨著綠美湛江生態建設“七大行動”深入推進,湛江大地綠潮涌動,處處洋溢勃勃生機。去年,實施林分優化、改善林相1.7萬余畝,完成林分撫育提升3.1萬余畝,鄉村綠化種植苗木150萬余株。建成碧道61條約206公里,市級“美麗庭院”創建超過5萬戶。
4月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第二批)(公開征求意見稿)》,共納入101個項目。其中,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的零碳高等級薄鋼板工廠示范項目入選。在此之前,湛江市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建設通過驗收、中科煉化綠色低碳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通過工信部驗收,綠色低碳發展理念逐漸融入城市發展血脈。
逐綠前行,湛江收獲了一張又一張高含金量的新名片:金沙灣入選國家級美麗海灣,特呈島入選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零碳島嶼典型案例,湖光巖湖入選省美麗河湖優秀案例。今年全國兩會,廣東代表團再次向媒體記者發出“到雷州灣看白海豚”的誠摯邀約,中華白海豚、湛江紅樹林等生態名片持續擦亮,綠美半島、藍色海灣魅力彰顯。
惠民生
民生實事落地見效
交出人民滿意的“幸福賬單”
徐聞縣城東面,大水橋水庫如一顆“大心臟”靜靜地滋養著一方百姓。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水橋水庫視察時指出,要把水資源優化配置抓好,加快全面推進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推動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盡早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近日,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傳來捷報,工程輸水管線鋪設達129公里,實現進度過半。在湛江、茂名、陽江、云浮等地,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多點推進、施工正酣。5年之后,這些輸水管道將如同一條巨龍,將四地串聯起來。汩汩西江水注入雷州半島,自古苦旱之地將迎來新的生機。
湛江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全力配合推進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湛江分干線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9.50億元、完成總投資額的18.67%。與此同時,湛江把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二期作為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統籌推進,百庫千塘萬池輸水儲水網絡4個試點鎮全部開工。四個試點項目建成后,將新增改善灌溉面積14.5萬畝,服務高標準農田11.7萬畝,打造水美鄉村節點10個以上,提高區域水資源綜合保障能力。
作為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向南輸水的接點站,大水橋水庫幸福河湖項目正如火如荼開展,主要實施河湖系統治理、河湖管護能力提升、助力流域發展三大任務,預計今年9月完工。“水清、水美、水富”的美麗圖景正不斷從“施工圖”轉變為實景畫。
小小一滴水,“惠”聚大民生。以加快推進水利工程為牽引,湛江持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努力讓湛江父老鄉親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剛剛過去的2024年,湛江全面完成省市民生實事;全市城鎮新增就業6.48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51萬人;建成“長者飯堂”137個;開工建設公租房160套,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502套,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9個;廣東實驗中學湛江學校初中校區啟用、市第一中醫醫院完成搬遷、市婦幼保健院經開區院區建成使用;涉黑惡警情、發案數同比分別下降45.5%、35%……學有所教、勞有所得、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景正逐步成為現實。
“百千萬工程”的春風拂過,廣袤的紅土地成為希望的田野。全市完成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均居全省首位,預制菜產值超百億元。110條風貌管控提升示范帶連片打造工作加速推進,第一批典型鎮建設成效深化提升、典型村培育項目全部竣工,第二批典型鎮“七個一”項目全部建成,美麗宜居村覆蓋率達83.85%,2個鎮、27個村入選省鄉村振興示范鎮村創建名單。
站在新的奮斗起點,湛江將綱舉目張落實好“四個抓”工作體系,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件接著一件干,以產業湛江鍛造發展引擎,以生態湛江書寫綠色答卷,以平安湛江守護萬家安寧,以鮮美湛江打響文旅品牌,以文明湛江雕琢城市品格,以幸福湛江澆灌美好生活,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湛江實踐新篇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