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轉化中的黃油蟹。
經過近一年的鉆研攻關,近日,湛江灣實驗室科研團隊研發的“黃油蟹室內環境調控高效培育技術”取得關鍵性重大突破,順利通過項目階段性成果測評驗收和技術成果評價,并獲得國內相關領域專家的高度認可。這一創新研發技術實現黃油蟹轉化率接近70%,有望成為促進我國黃油蟹養殖產業發展提質增效的一項關鍵技術。
湛江灣實驗室科研團隊開發了一套創新的黃油蟹室內環境調控高效培育技術,利用該技術篩選5批次青蟹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綜合調控養殖環境因子,使黃油蟹的轉化率接近70%,培育周期為18至25天,實現黃油蟹批量高質、高效培育水平。
黃油蟹是一種雌性擬穴青蟹,在自然條件下,每1000只青蟹僅兩三只成為黃油蟹,其形成概率極低。憑借口感鮮美、風味獨特及市場稀缺性,黃油蟹擁有極高的經濟價值與市場需求,在我國高端水產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尤其是特級黃油蟹(含油率>80%)具有顯著的高附加值,市場售價高達1500元一只。當前,黃油蟹養殖仍處于依賴傳統海塘“靠天吃飯”的狀態,面臨轉化率低、產量低、產量不穩定等問題。
轉化完成的黃油蟹。
近年來,湛江市積極探索紅樹林保護與水產養殖耦合發展模式。廣泛自然分布在紅樹林濕地的青蟹作為海水養殖蟹類價格最高的品種,受到了湛江灣實驗室紅樹林保護研究中心科研團隊的關注。2024年,該實驗室成立紅樹林青蟹養殖研發團隊,從事苗種繁育、養殖、新品種創制等方面研究,重點攻克黃油蟹轉化關鍵技術瓶頸。
“我們主要是找準促進卵巢異常發育的雌性青蟹向黃油蟹轉化的一系列關鍵環境因子。簡單來講,就是為青蟹轉化為黃油蟹營造最好的養殖環境,讓它們吃得好、喝得好?!眻F隊負責人秦蛟博士介紹,這些青蟹住的是60×50×30厘米單體“蟹公寓”,每天吃幾只花甲螺,喝的水也經過了循環水系統處理。
該技術利用室內環境因子調控的高效、便捷、低成本性,有效培育黃油蟹,能夠應用于黃油蟹工廠化養殖,全年較大規模批量生產黃油蟹,有助于解決我國黃油蟹養殖面臨的養殖周期長、養成率低、產量不穩定等問題,可促進黃油蟹養殖產業發展提質增效。根據項目團隊初步分析,黃油蟹工廠化養殖收益率接近50%。
目前,項目團隊著手推進工廠化養殖系統規模化生產應用中試,并致力攻克現階段依賴于對發育異常擬穴青蟹的篩選,努力實現從“0”到“1”的原始性技術突破與新商品原創性研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