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一節生動有趣的科普課堂在麻章區麻章鎮厚禮北村展開。課堂以“指紋的秘密”為主題,通過圖文講解、課堂實踐、分組閱讀等形式,培養兒童良好的閱讀習慣。(4月13日《湛江日報》)
以探索“指紋上的秘密”為切入點,調動孩子們學習科普知識的興趣,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法,是一種有益的教學實踐。如此科普學習在鄉村課堂上進行,更加難能可貴。
科普教育不僅只是講授知識,更為關鍵的是要點燃孩子們思想的火花,激發孩子們學習科學的興趣,為孩子們打開通向科學世界的大門。經常有小朋友提問:為什么燈泡會發光?臺風是如何形成的?這些“突發奇想”“奇思怪想”就是孩子們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表現,是培養科學興趣的基礎,是創造力和想象力的起點。
從課堂上的認真學習到科普活動中動手參與,再到積極解決生活中各種科學難題,如此錘煉出的科學素養,可以讓青少年成長更有底氣,為通向科學殿堂注入強勁動力。每一位家長和老師都期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脫穎而出,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路徑之一是做好科學教育。
科技興則國家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不能囿于枯燥、流入俗套。科普教育要創新形式,提高質量水平,讓更多青少年接受科學熏陶、感受科學魅力,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立志科學的種子。
湛江日報、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