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現場。 坡頭區自然資源局提供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
為呼吁全社會積極參與生物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5月21日,湛江市自然資源局聯同坡頭區自然資源局、坡頭鎮人民政府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活動通過懸掛橫幅、發放科普資料、宣傳品等方式向群眾宣傳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引導群眾自覺遵守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愛護自然、保護紅樹林,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生物多樣性關系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我市積極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通過加強宣傳教育、制度建設,推動紅樹林保護修復、鳥類保護等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藍喉蜂虎在分享美食。 通訊員程立 攝
愛鳥護鳥 合力保護生物多樣性
“天成臺鳥況極好,今天我們拍到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藍喉蜂虎、栗喉蜂虎。”5月22日,近100名愛鳥人士集聚雷州烏石天成臺度假村開展觀鳥拍鳥活動。
在他們的鏡頭之下,藍喉蜂虎或在樹枝上棲息,或在分享美食,“中國最美小鳥”栗喉蜂虎在空中精準捕食,其動人的神態、身姿讓人感受生物多樣性的美妙。
湛江擁有豐富的濕地、海岸線和森林資源,是鳥類生活的樂園,也是國際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每年秋冬季節,大批候鳥飛來湛江越冬。
“截至2025年2月21日,湛江鳥種數量已經記錄到37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71種,包括勺嘴鷸、黃胸鹀、中華鳳頭燕鷗、白鶴4種極度瀕危鳥類。”湛江市愛鳥協會會長程立指出,近年來,我市鳥類種數持續增加,說明了監測范圍、強度增加,觀鳥愛鳥人士也在增加,同時說明了湛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近年來,湛江市愛鳥協會以觀鳥、護鳥為切入點,積極開展大范圍、長周期鳥類調查監測,配合有關職能部門開展打擊非法盜獵、破壞環境行動,為鳥類營造更安全的生存環境,助力維護本地區生物多樣性。同時,大力開展愛鳥護鳥宣教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引導更多人加入愛鳥護鳥行列。
為更好地傳播鳥類保護及生態文明理念,助力打造“鮮美湛江”,2024年6月,湛江日報社與湛江市愛鳥協會正式簽訂合作協議。雙方攜手通過新聞報道、專欄宣傳、公益活動等多種形式,提高公眾對鳥類保護的認識和參與度,共同守護共同的生態環境。其中,雙方共同舉辦的“飛鳥與海”2024年鳥類調查體驗直播活動,吸引超過30萬人次觀看。
栗喉蜂虎空中捕食。 通訊員程立 攝
制度護航 紅樹林保護修復更規范科學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在維持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湛江市是全國紅樹林分布最多的地級市,紅樹林面積多達6687公頃,占全省58.4%、全國22.1%,擁有全國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近年來,我市凝心聚力建設“紅樹林之城”,扎實推進綠美湛江生態建設,穩步推進紅樹林營造修復,2024年以來,全市完成紅樹林營造與修復426公頃。完成徐聞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營造修復任務,雷州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營造任務已完成過半、修復任務已完成。
與此同時,近年來,我市以建章立制為抓手,全力完善紅樹林保護制度體系,推動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走向規范化和科學化,為全市紅樹林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我市先后出臺一系列法規規章和政策性文件,其中《湛江市紅樹林保護修復規劃(2021-2025年)》科學規劃紅樹林生態修復區域,明確將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作為紅樹林造林項目主戰場,引領全市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湛江市紅樹林資源保護和監管工作機制》進一步壓實相關部門責任。2024年1月10日,《湛江市紅樹林濕地保護條例》頒布施行,這是全省首個紅樹林資源保護地方性行政法規。
此外,《湛江市開展打擊破壞紅樹林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紅樹林資源破壞查處整改工作指引(試行)》相繼印發,建立起打擊破壞紅樹林違法犯罪的長效機制,進一步規范紅樹林資源破壞查處整改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