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鑒江物產豐盈。
千百年來,粵西吳川梅菉孕育了一代代以美貌著稱的女性“梅菉姑姐”。“梅菉姑姐”美麗之源何在?“梅菉姑姐”之美,有人說歸功于吳川的氣候,有人說歸功于吳川的河蝦海魚,有人贊成歸功于吳川之水,鑒江、袂花江和小東江(梅江)三江之水在梅菉匯合后緩緩流向南海。一江鑒水,穿城而過,流經梅菉街道,滋養出了漂亮的“梅菉姑姐”。
雪白的沙螺被人們稱為“西施舌”。
所謂“美食養美女”,當地也有很多人相信,鑒江物產豐盈,是“梅菉姑姐”的美麗源頭之一,或者也藏在鑒江的一系列特色美食之中。尤其是鑒江出海口,咸淡水交融的獨特生態,孕育出沙螺、芷寮蟹、禾蟲、蝦蛋等珍饈。“鑒江口”的這些特產在咸淡水之間游遷生長,味道鮮美,是當地的水產珍品,更滋養出一代代以“梅菉姑姐”為代表的清麗佳人。近年來,吳川市積極推動沙螺、芷寮蟹等特色美食產業化復興,讓更多人品嘗到這些承載著美麗密碼的、正宗地道的鑒江美食。
禾蟲煎蛋。
“鑒江口”美食,成舌尖上的吳川風情
生長在鑒江河口與海水交匯地方的沙螺和芷寮蟹,是鑒江美食的代表,也是“梅菉姑姐”美麗背后的又一重要因素。
鑒江是粵西境內最大的河流,發源于茂名信宜市東鎮的虎豹坑,全長232公里,一路奔騰,流經高州、化州、電白、吳川,最終在吳川吳陽鎮沙角旋注入南海。據《大清一統志》載,鑒江“其水澄清如鏡故名”。清代鄧奇俊《鑒江》一詩曾言:“山如簪碧玉,水似帶青羅,誰把秦時鏡,千秋照清波。”梅菉地處鑒江、袂花江、小東江三江匯流之處,當地人世代飲用鑒江水。這鑒江水,清涼不上火,且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與喝地下井水的女子相比,飲用鑒江水長大的梅菉女子皮膚更好,清麗動人。鑒江流域氣候濕潤,日照充足但不過于強烈,為肌膚提供了天然的養護環境。在這樣的水土滋養下,“梅菉姑姐”們出落得亭亭玉立,成為吳川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若說鑒江水塑造了“梅菉姑姐”的肌骨,那么“鑒江口”的珍饈美饌則賦予了她們由內而外的芳華。
鑒江流經黃坡鎮、吳陽鎮入海,形成河口水域。因咸淡水交匯,營養鹽和微量元素含量較高,浮游動植物豐富,這里盛產各類水產品,其中沙螺和芷寮蟹更是聲名遠揚。
吳陽沙螺,學名是尖紫蛤,生活在鑒江入海口的咸淡水交匯處,甲殼青黑色,體長6厘米許,重50克左右。其螺肉色白如雪,肥嫩膏多,香甜爽滑,味道鮮美。沙螺對水質的咸度要求非常苛刻,過咸過淡都會導致死亡。而鑒江吳陽入海口咸淡水交融、鹽度適中的環境,為沙螺提供了絕佳的生長條件。沙螺吃的浮游藻類生物豐富,所以個體大,肉質晶瑩透亮。在清朝,吳陽沙螺就已成為貢品。吳川吳陽人、狀元林召棠在《西施舌》一詩中,將沙螺比作西子,足見其美味。吳陽沙螺“其肉雪白清脆,其湯甜潤可口”,被人們艷稱為“西施舌”。吳川人吃沙螺,以雌性為佳,其個體大,質地美,特別香醇。沙螺不僅肉嫩味美,營養價值還高,高蛋白低脂肪,民間常用沙螺蒸冰糖治咳嗽,燉湯治熱眼,它還有消滯、健身、美容等功效。
煲蝦蛋。
與吳陽沙螺齊名的芷寮蟹,則是鑒江口的另一味傳奇。芷寮蟹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因為這種螃蟹的肉質極其鮮美,并有特有的“頂角膏”。打開芷寮蟹的蟹殼,可見一層蛋黃色的蟹膏覆蓋在雪白的蟹肉上。煮熟后,蟹肉雪白,蟹膏金黃,入口鮮美嫩滑,回味無窮。秋后之蟹,不但長得肥大,硬殼底下還會長出一層軟殼,不但蟹肉蟹黃味美可口,那層軟殼更膾炙人口,令人百吃不厭。芷寮蟹在宋代已列入水產珍品,明清兩朝更被多個古籍列入“天下名蟳(蟹的古稱)”,在新中國成立后的首次水產品評比中獲蟹類第二名。
除了沙螺和芷寮蟹,鑒江口還出產禾蟲、蝦蛋等特色美食。禾蟲形似蜈蚣,蟲身豐腴,含漿飽滿,行動緩慢。它生于咸淡水交界處稻田的表土層里,以腐爛的禾根為食。禾蟲營養價值高,蒸、炒、煎、焗樣樣皆宜,有滋陰、健脾、暖身、去濕之功效。蝦蛋,其實是一種微生物,和蝦并沒有什么關系。它含高蛋白,略帶些腥味,卻又具有濃郁的鮮味。在吳川當地,最經典的烹飪方法就是“煲蝦蛋”,香味醇厚濃郁,味道鮮美,讓人回味無窮。
“鑒江口”美食也經歷了興衰變遷
隨著時代的發展,“鑒江口”美食也經歷了興衰變遷。20世紀70年代至今,隨著鑒江下游筑起多道水壩,咸淡水交融的生態環境有所改變,吳陽沙螺和芷寮蟹日漸式微。曾經,在吳陽鎮的餐館,隨處可見正宗地道的吳陽沙螺和芷寮蟹,如今卻難覓其蹤。
鑒江出海口的吳川吳陽鎮芷寮村,就曾是鼎鼎大名的芷寮蟹主產地。據吳陽鎮芷寮村原支部書記林瑞沂回憶,自從臨村的鑒江出海口于1975年圍海造田塞低埇后,芷寮蟹就幾乎絕跡了。林瑞沂回憶,在圍海造田之前,鑒江出海口一帶由于咸淡水交界,水中浮游生物多,養分足,除芷寮蟹外,還有沙螺、蝦蛋、禾蟲等各類生物,一年四季吃到厭!早年間這里是個漁港之區,有1000多條疍家船泊在這里,一到晚上各船掛起警示的“圍尾燈”,號稱“萬家燈火”,蔚為壯觀!
記者查閱資料得知,林瑞沂所言非虛,芷寮港曾是唐宋至民國近千年間的我國南方大港,停泊來自海內外的船只不下千艘,帆檣數里。縣志記載:“此地富庶曾為六邑之最。”故有“金芷寮,銀赤坎”之說。清雍正版的《吳川縣志》載:“芷寮為海口市泊所集,每歲三月后,福、潮商艘咸泊于此……”40多年來,芷寮蟹逐漸沉寂。甚至在吳陽鎮的餐館,也難找到正宗地道的芷寮蟹。從20年前開始,吳陽人就不斷嘗試從偶獲的野生蟹中育苗,但均難達到產業化養殖的要求。
近年來,吳川市和多方積極開展技術合作,啟動吳陽沙螺和芷寮蟹繁育運營管護項目,著力推動本地特色美食產業化重生之路。吳川市在尖紫蛤(沙螺)種苗繁育基地啟動尖紫蛤(沙螺)繁育運營管護項目,由廣東海洋大學和中農國際農業集團(廣東)有限公司共同實施。經過親貝培育、規模化人工育苗和人工養殖三個階段,成功培育出大批量的尖紫蛤(沙螺)幼苗。吳川市農業農村局近年來已在鑒江口尖紫蛤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投放尖紫蛤(沙螺)幼苗數百萬粒,幫助恢復沙螺種群數量。
與吳陽沙螺一樣,芷寮蟹也在復興之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首批恢復量產的吳陽芷寮蟹開始走上市民餐桌。據吳川市創富養殖科技基地的芷寮蟹項目倡導人陳先生透露,通過跨地域技術合作,在粵東技術合作方基地首批量產的芷寮蟹,經過約半年的生長后試產成功。各項數據顯示,只要管理得當,芷寮蟹完全能達到頂級膏蟹的黃油蟹指標。據悉,首次量產成功后,整套養殖技術將轉移回吳陽鎮,包括為吳陽量身定制的集裝箱精養螃蟹技術。屆時,芷寮蟹將在鑒江口各鎮產業化重現,為家鄉人帶來正宗地道的美食享受。
“‘梅菉姑姐’的美麗,絕不僅僅是外表的清麗,同時還是一方水土、一方特產與多元文化共同孕育的結果。”駐吳川的湛江市人大代表林壯錦認為,在鑒江的滋養下,特色美食與和以“梅菉姑姐”為代表的佳人共同譜寫著吳川的千年傳奇。“鑒江口”沙螺與芷寮蟹的復興,有助于提升當地水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為農民增收致富開辟新的途徑,也為吳川市打造本土特色美食品牌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他建議吳川加大在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方面的投入,完善基礎設施,提升保護能力。同時加強科研攻關和技術創新,推動相關產品養殖技術的不斷升級,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讓更多人品嘗到這些承載著美麗密碼的“鑒江口”美食。
投放尖紫蛤(沙螺)種苗。
本土文化專家解讀“美食養美女”
80歲的吳川本土文化研究者梁杰表示,所謂美食養美女,“梅菉姑姐”的美麗,離不開一方水土的滋養,比如鑒江出海口出產的本土沙螺和芷寮蟹。這些美食為“梅菉姑姐”提供了必要的營養,也蘊含著吳川的文化底蘊。同時,“梅菉姑姐”的美麗也是多元文化的交融,是內在精神氣質的彰顯。她們在鑒江之水的滋養下,汲取了吳川文化的精華,形成了獨特的魅力。
梁杰認為,“鑒江口”美食與 “梅菉姑姐”的美麗淵源,需要從自然與人文兩個維度去解讀。從自然維度看,鑒江的水質、氣候與物產構成了獨特的“美麗生態鏈”。“江水提供了優質的飲用水源,氣候創造了適宜的護膚環境,而沙螺、芷寮蟹等美食則從內部補充了必要的營養。”他認為,這種“外養內調”的自然饋贈,是“梅菉姑姐”美麗的物質基礎。
從人文維度看,梅菉作為歷史上的商貿重鎮,多元文化的交融塑造了“梅菉姑姐”獨特的精神氣質,這種內在氣質與外在美麗的結合,才是“梅菉姑姐”魅力的核心所在。對于沙螺與芷寮蟹等“鑒江口”美食的復興,梁杰認為,這些特產的重生,既能恢復傳統飲食文化,也能讓“梅菉姑姐”的美麗密碼被更多人認識。“當年輕一代重新品嘗到祖輩吃過的美味,他們會更理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深刻內涵。”
梁杰談到,在梅菉民間,沙螺更有獨特的美容驗方。“沙螺蒸冰糖治咳嗽,燉湯治熱眼、消滯、健身、美容”,這些食療方法代代相傳,既滿足了味蕾,又達到了養生美容的效果。另外,沙螺堪稱“天然美容食材”。它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鋅元素含量尤為突出。鋅能促進皮膚新陳代謝,維持上皮組織健康,對延緩皮膚衰老有重要作用。而芷寮蟹也具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今,雖然野生沙螺、芷寮蟹曾一度稀缺,但隨著繁育項目的成功,這些地道美食有望重新回到吳川人的餐桌。
林壯錦認為,“梅菉姑姐”的美麗,是自然稟賦與人文智慧的結晶,“鑒江口”美食是載體之一,承載的是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沙螺的清甜與芷寮蟹的膏香,本質上是對生態平衡的極致追求——正如梅菉女子“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源于對自然規律的敬畏與順應。這種文化基因,在吳川人的飲食哲學中一脈相承。還有禾蟲,這種形似蜈蚣的河鮮,在咸淡水交匯的稻田中以腐根為食,卻成就了“蒸炒焗燉皆美味”的傳奇;蝦蛋,這種浮游生物的集合體,經姜蔥慢燉化作“一口鮮甜醉千年”的鄉愁。這些看似“另類”的美食,實則是鑒江兒女對生態饋贈的深刻理解:尊重自然節律,方能收獲持久的美味與美麗。
林壯錦建議,應該將“梅菉姑姐”文化與“鑒江口”美食結合起來,推動“鑒江美食+美麗文化”的產業融合,打造獨特的文化IP。他舉例說,可以開發以沙螺、芷寮蟹為主要原料的美容養生菜品,同時挖掘相關的民間故事和傳統技藝。
“保護生態環境也非常關鍵。”林壯錦強調,只有維持鑒江口咸淡水交匯的獨特環境,才能保證這些特色水產的品質,也有利于進一步延續“梅菉姑姐”的美麗傳說。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